1.计算机是怎么被发明创造出来的

2.电脑你一般都装什么系统?

3.电脑是谁发明的

4.如果我们制造出了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它们算是新型的生命吗?

5.为什么至今为止有些人的电脑系统还在使用XP?

6.如何全方位打造一个安全可信电脑终端

计算机是怎么被发明创造出来的

造出一个电脑系统有多难-电脑做一个系统大约花多少钱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四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于是,数值分析受到了重视,研究出各种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

社会上对先进计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现代计算机诞生的根本动力。20世纪以后,各个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的计算困难堆积如山,已经阻碍了学科的继续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需要尤为迫切。在此期间,德国、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德国的朱赛最先采用电气元件制造计算机。他在1941年制成的全自动继电器计算机Z-3,已具备浮点记数、二进制运算、数字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现代计算机的特征。在美国,1940~1947年期间也相继制成了继电器计算机MARK-1、MARK-2、Model-1、Model-5等。不过,继电器的开关速度大约为百分之一秒,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电子计算机的开拓过程,经历了从制作部件到整机从专用机到通用机、从“外加式程序”到“存储程序”的演变。1938年,美籍保加利亚学者阿塔纳索夫首先制成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部件。1943年,英国外交部通信处制成了“巨人”电子计算机。这是一种专用的密码分析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应用。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这台完全采用电子线路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比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是,这种计算机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储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数学家冯·诺伊曼领导的设计小组完成的。1945年3月他们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DVAC)。随后于1946年6月,冯·诺伊曼等人提出了更为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同年7~8月间,他们又在莫尔学院为美国和英国二十多个机构的专家讲授了专门课程《电子计算机设计的理论和技术》,推动了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

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实验室率先制成电子离散时序自动计算机(EDSAC);美国则于1950年制成了东部标准自动计算机(SFAC)等。至此,电子计算机发展的萌芽时期遂告结束,开始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时期。

在创制数字计算机的同时,还研制了另一类重要的计算工具——模拟计算机。物理学家在总结自然规律时,常用数学方程描述某一过程;相反,解数学方程的过程,也有可能采用物理过程模拟方法,对数发明以后,1620年制成的计算尺,己把乘法、除法化为加法、减法进行计算。麦克斯韦巧妙地把积分(面积)的计算转变为长度的测量,于1855年制成了积分仪。

19世纪数学物理的另一项重大成就——傅里叶分析,对模拟机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相继制成了多种计算傅里叶系数的分析机和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机等。但是当试图推广微分分析机解偏微分方程和用模拟机解决一般科学计算问题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模拟机在通用性和精确度等方面的局限性,并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数字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问世以后,模拟计算机仍然继续有所发展,并且与数字计算机相结合而产生了混合式计算机。模拟机和混合机已发展成为现代计算机的特殊品种,即用在特定领域的高效信息处理工具或仿真工具。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一直处于高速度发展时期,计算机由仅包含硬件发展到包含硬件、软件和固件三类子系统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平均每10年提高两个数量级。计算机种类也一再分化,发展成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包括巨型、大型和中型计算机),以及各种专用机(如各种控制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等。

计算机器件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以至微处理器,促使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三次飞跃。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1946~1959),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主存储器是决定计算机技术面貌的主要因素。当时,主存储器有水银延迟线存储器、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心存储器等类型,通常按此对计算机进行分类。

到了晶体管计算机时期(1959~1964),主存储器均采用磁心存储器,磁鼓和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辅助存储器。不仅科学计算用计算机继续发展,而且中、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廉价的小型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开始大量生产。

1964年,在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的同时,计算机也进入了产品系列化的发展时期。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心存储器的主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并且开始普遍采用虚拟存储技术。随着各种半导体只读存储器和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的迅速发展,以及微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系统中开始出现固件子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用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迅速从中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水平,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各类计算机的性能迅速提高。随着字长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的微型计算机相继问世和广泛应用,对小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了。

微型计算机在社会上大量应用后,一座办公楼、一所学校、一个仓库常常拥有数十台以至数百台计算机。实现它们互连的局部网随即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应用系统从集中式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的发展。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一些计算机配置了汇编语言和子程序库,科学计算用的高级语言FORTRAN初露头角。在晶体管计算机阶段,事务处理的COBOL语言、科学计算机用的ALGOL语言,和符号处理用的LISP等高级语言开始进入实用阶段。操作系统初步成型,使计算机的使用方式由手工操作改变为自动作业管理。

进入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时期以后,在计算机中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软件子系统,高级语言种类进一步增加,操作系统日趋完善,具备批量处理、分时处理、实时处理等多种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处理程序、网络软件等也不断增添到软件子系统中。软件子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明显地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属性,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在现代计算机中,外围设备的价值一般已超过计算机硬件子系统的一半以上,其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的技术面貌。外围设备技术的综合性很强,既依赖于电子学、机械学、光学、磁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又取决于精密机械工艺、电气和电子加工工艺以及计量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等。

外围设备包括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两大类。辅助存储器包括磁盘、磁鼓、磁带、激光存储器、海量存储器和缩微存储器等;输入输出设备又分为输入、输出、转换、、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终端设备。在这些品种繁多的设备中,对计算机技术面貌影响最大的是磁盘、终端设备、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转换设备等。

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不仅能进行一般信息处理,而且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将能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的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计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中国曾经在早期计算工具的发明创造方面写过光辉的一页。远在商代,中国就创造了十进制记数方法,领先于世界千余年。到了周代,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计算每一个数学问题时,通常编出一套歌诀形式的算法,一边计算,一边不断地重新布棍。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是用算筹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结果比西方早一千年。

珠算盘是中国的又一独创,也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项重大发明。这种轻巧灵活、携带方便、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计算工具,最初大约出现于汉朝,到元朝时渐趋成熟。珠算盘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过有益的作用,而且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区,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至今仍在使用。

中国发明创造指南车、水运浑象仪、记里鼓车、提花机等,不仅对自动控制机械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对计算工具的演进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张衡制作的水运浑象仪,可以自动地与地球运转同步,后经唐、宋两代的改进,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记里鼓车则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数装置。提花机原理刘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发展有过间接的影响。中国古代用阳、阴两爻构成八卦,也对计算技术的发展有过直接的影响。莱布尼兹写过研究八卦的论文,系统地提出了二进制算术运算法则。他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表示法就是中国的八卦。

经过漫长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计算技术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先后建立了研究机构,在高等院校建立了计算技术与装置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并且着手创建中国计算机制造业。

1958年和1959年,中国先后制成第一台小型和大型电子管计算机。60年代中期,中国研制成功一批晶体管计算机,并配制了ALGOL等语言的编译程序和其他系统软件。6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研究集成电路计算机。70年代,中国已批量生产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重点研制微型计算机系统并推广应用;在大型计算机、特别是巨型计算机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计算机服务业,逐步健全了计算机产业结构。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面,中国在有限元计算方法、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汉字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软件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中国在科学计算与工程设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有关经营管理和过程控制等方面,计算机应用研究和实践也日益活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发展极其迅速的面向广大社会的技术学科,它建立在数学、电子学 (特别是微电子学)、磁学、光学、精密机械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之上。但是,它并不是简单地应用某些学科的知识,而是经过高度综合形成一整套有关信息表示、变换、存储、处理、控制和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与规模的科学,主要包括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和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则泛指计算机领域中所应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计算机的系统技术、软件技术、部件技术、器件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五个分支学科,即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织与实现、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

理论计算机学 是研究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学科。在几千年的数学发展中,人们研究了各式各样的计算,创立了许多算法。但是,以计算或算法本身的性质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理论,却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

当时,由几位数理逻辑学者建立的算法理论,即可计算性理论或称递归函数论,对20世纪40年代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形成产生过影响。此后,关于现实计算机及其程序的数学模型性质的研究,以及计算复杂性的研究等不断有所发展。

理论计算机科学包括自动机论、形式语言理论、程序理论、算法分析,以及计算复杂性理论等。自动机是现实自动计算机的数学模型,或者说是现实计算机程序的模型,自动机理论的任务就在于研究这种抽象机器的模型;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形式语言,形式语言理论根据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分为O~3型语言,与图灵机等四类自动机逐一对应;程序理论是研究程序逻辑、程序复杂性、程序正确性证明、程序验证、程序综合、形式语言学,以及程序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算法分析研究各种特定算法的性质。计算复杂性理论研究算法复杂性的一般性质。

计算机系统结构 程序设计者所见的计算机属性,着重于计算机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特性,硬件、软件和固件子系统的功能分配及其界面的确定。使用高级语言的程序设计者所见到的计算机属性,主要是软件子系统和固件子系统的属性,包括程序语言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等的用户界面。使用机器语言的程序设计者所见到的计算机属性,则是硬件子系统的概念结构(硬件子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特性,包括指令系统(机器语言),以及寄存器定义、中断机构、输入输出方式、机器工作状态等。

硬件子系统的典型结构是冯·诺伊曼结构,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采用“指令驱动”方式。当初,它是为解非线性、微分方程而设计的,并未预见到高级语言、操作系统等的出现,以及适应其他应用环境的特殊要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软件子系统都是以这种冯·诺伊曼结构为基础而发展的。但是,其间不相适应的情况逐渐暴露出来,从而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变革。

计算机组织与实现 是研究组成计算机的功能、部件间的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以及有关计算机实现的技术,均属于计算机组织与实现的任务。

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确定分配给硬子系统的功能及其概念结构之后,计算机组织的任务就是研究各组成部分的内部构造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机器指令级的各种功能和特性。这种相互联系包括各功能部件的布置、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

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扩展和性能的提高,计算机包含的功能部件也日益增多,其间的互连结构日趋复杂。现代已有三类互连方式,分别以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或通信子系统为中心,与其他部件互连。以通信子系统为中心的组织方式,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分布计算机系统等重要的计算机研究与应用领域。

与计算实现有关的技术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计算机的元件、器件技术,数字电路技术,组装技术以及有关的制造技术和工艺等。

软件 软件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基础软件、软件工程三个方面。程序设计指设计和编制程序的过程,是软件研究和发展的基础环节。程序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有关的基本概念、规范、工具、方法以及方法学等。这个领域发展的特点是:从顺序程序设计过渡到并发程序设计和分币程序设计;从非结构程序设计方法过渡到结构程序设计方法;从低级语言工具过渡到高级语言工具;从具体方法过渡到方法学。

基础软件指计算机系统中起基础作用的软件。计算机的软件子系统可以分为两层:靠近硬件子系统的一层称为系统软件,使用频繁,但与具体应用领域无关;另一层则与具体应用领域直接有关,称为应用软件;此外还有支援其他软件的研究与维护的软件,专门称为支援软件。

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方法研究和维护软件的过程,以及有关的技术。软件研究和维护的全过程,包括概念形成、要求定义、设计、实现、调试、交付使用,以及有关校正性、适应性、完善性等三层意义的维护。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涉及上述全过程有关的对象、结构、方法、工具和管理等方面。

软件目动研究系统的任务是:在软件工程中采用形式方法:使软件研究与维护过程中的各种工作尽可能多地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创造一种适应软件发展的软件、固件与硬件高度综合的高效能计算机。

计算机产业

计算机产业包括两大部门,即计算机制造业和计算机服务业。后者又称为信息处理产业或信息服务业。计算机产业是一种省能源、省资源、附加价值高、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实力和社会进步均有巨大影响。因此,不少国家采取促进计算机产业兴旺发达的政策。

计算机制造业包括生产各种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终端设备,以及有关装置、元件、器件和材料的制造。计算机作为工业产品,要求产品有继承性,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和综合性能。计算机的继承性特别体现在软件兼容性方面,这能使用户和厂家把过去研制的软件用在新产品上,使价格很高的软件财富继续发挥作用,减少用户再次研制软件的时间和费用。提高性能-价格比是计算机产品更新的目标和动力。

计算机制造业提供的计算机产品,一般仅包括硬件子系统和部分软件子系统。通常,软件子系统中缺少适应各种特定应用环境的应用软件。为了使计算机在特定环境中发挥效能,还需要设计应用系统和研制应用软件此外,计算机的运行和维护,需要有掌握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这常常是一股用户所作不到的。

针对这些社会需要,一些计算机制造厂家十分重视向用户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一些独立于计算机制造厂家的计算机服务机构,也在50年代开始出现。到60年代末期,计算机服务业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为独立的行业。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门学科相结合,改进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发展。过去,人们主要通过实验和理论两种途径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现在,计算和模拟已成为研究工作的第三条途径。

计算机与有关的实验观测仪器相结合,可对实验数据进行现场记录、整理、加工、分析和绘制图表,显著地提高实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工程设计优质化、自动化的重要手段。在理论研究方面,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延伸,可代替人脑的若干功能并加以强化。古老的数学靠纸和笔运算,现在计算机成了新的工具,数学定理证明之类的繁重脑力劳动,已可能由计算机来完成或部分完成。

计算和模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常使一些学科衍生出新的分支学科。例如,空气动力学、气象学、弹性结构力学和应用分析等所面临的“计算障碍”,在有了高速计算机和有关的计算方法之后开始有所突破,并衍生出计算空气动力学、气象数值预报等边缘分支学科。利用计算机进行定量研究,不仅在自然科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也是如此。例如,在人口普查、社会调查和自然语言研究方面,计算机就是一种很得力的工具。

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常常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引起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管理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在产业结构中已出观了计算机制造业和计算机服务业,以及知识产业等新的行业。

微处理器和微计算机已嵌入机电设备、电子设备、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使这些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被引入各种生产过程系统中,使化工、石油、钢铁、电力、机械、造纸、水泥等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升、质量提高、成本下降。计算机嵌入各种武器装备和武器系统干,可显著提高其作战效果。

经营管理方面,计算机可用于完成统计、计划、查询、库存管理、市场分析、辅助决策等,使经营管理工作科学化和高效化,从而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水准,改善服务质量,缩短新产品研制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办公室自动化方面,计算机可用于文件的起草、检索和管理等,显著提高办公效率。

计算机还是人们的学习工具和生活工具。借助家用计算机、个人计算机、计算机网、数据库系统和各种终端设备,人们可以学习各种课程,获取各种情报和知识,处理各种生活事务(如订票、购物、存取款等),甚至可以居家办公。越来越多的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将与计算机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普及计算机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总之,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已不仅是一种技术现象而且是一种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现象。世界各国都力图主动地驾驭这种社会计算机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克服计算机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因素,更顺利地向高

电脑你一般都装什么系统?

电脑到底装什么系统主要是看个人需求和电脑状况来决定的,对电脑需求不同安装的系统可以不同,电脑配置的好坏安装的系统也可以不同,那下面就主要从个人需求和电脑状况两个方面分析以下,看看自己的电脑装什么系统合适。

一、个人需求

1、轻度办公 娱乐 用户

这类用户使用电脑基本上就是简单的浏览网页、观看视频以及写写文档表格等,那么这类用户只要不是用的老古董电脑,一般都推荐安装win10系统。个人感觉win10在系统资源占用上并不会比win7高,而且只要是装的原版win10,在稳定性及安全性上可能会比win7更好。

2、重度 游戏 用户

这类用户使用电脑大部分时间可能都是在玩 游戏 ,那么这类用户还是推荐安装win10,之前在网上听到很多的传闻,都说win7系统玩 游戏 比win10体验要好很多,其中吐槽最多的就是在 游戏 中win10会弹出更新提示,无法关闭,不过那都是过去式了,自从win10 1809版本加入“ 游戏 模式”后就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了,况且win10支持DirectX 12,相比win7,在同等配置下,玩 游戏 会更加流畅。

3、怀旧用户

win7正式版发布于2009年,当时可以说风靡全球,很多人自接触电脑开始就是使用的win7系统,而且到现在还极度不适应win10的操作界面,这类用户安装win7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4、IT行业从业人员及电脑极客玩家

这类用户对电脑操作系统非常熟悉,安装什么系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情去选择了,Windows、Linux、黑苹果等等都可以。

二、电脑状况

1、“老古董”电脑

有的人对电脑的需求并不高,无非就是码码字,浏览浏览网页,使用的仍然是十几年前的“老古董”电脑,这类电脑可以老老实实的装个Windows XP系统,简洁流畅。

2、配置相对比较低的电脑

配置相对于现在主流配置较低的电脑,推荐安装win10系统,喜欢尝鲜的朋友也可以安装以下流行的Linux发行版,我目前使用的主力机就是2015年买的,配置相对比较低,安装的是win10系统,使用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3、主流配置电脑

推荐安装win10,不管是从安全性还是稳定性方面考虑,win10依然是不二之选。

电脑装什么系统是自己的自由,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操作系统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这里提醒大家,安装任何系统最好都选择原版镜像安装,否则很容易出现系统不稳定等情况,我的回答就到这里了,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根据我使用电脑的经验,我的电脑我是经常更换系统,直到最近因为工作原因才稳定下来使用win 10系统的,我以前用过的系统一般有win7、深度系统。下面就来谈谈使用这些系统的感受

一、过去系统回忆录

一是win7系统。 说起win7系统就想起了我第一台电脑,我那时候因为上学需要不得不买电脑,所以就去电脑城去买了这台电脑。我买下这台电脑时候里面的系统还是卖货的帮我刷机恢复成win 7的,这也是我拥有人生第一台电脑的开始。

我买下这台电脑后就开始快乐的大学生活了,本来想着买过来是学习用的。可是宿舍的感染力太强大直接让我情不自禁的下载了当时大学最火的 游戏 LOL,从此走上了和室友并肩作战的日子,就这样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说多了说一下现在我来说一下使用系统方面的一些体验。

Win 7系统在我那时候应该算是大神级别的系统,任何软件都不得不屈服于win 7系统,这就代表市面上只要是pc端的系统几乎都可以在win 7系统安装,这样也会带来安全的隐患。例如前几年的勒索病毒主要针对的就是win操作系统使用户电脑力所用资料加密而导致使用用户经济造成损失。 那么当时由于我是小白使用者为了提高我的安全性就装的360现在建议大家安装火绒,因为360不仅有捆绑软件还有弹出广告实在烦人。 我电脑装了lol之前也说了,在win 7系统下运行如丝般顺滑,上去就是打团战。学校的一些学习软件如ps,华三模拟器,Dreamweaver等等软件都是免费使用,不像班里使用某果的电脑还要付费使用,结结实实省了一大笔付费软件的钱。

后面随着使用年限加长win 7系统就变得越来越卡了………..

二是深度系统(deepin)。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深度系统,这个系统虽然是用的开源linux系统打造而来,但是算是国产系统当时我觉得至少用户在只用来办公方面应该算是不错了,这个系统之前不是和华为合作开发了一款MateBook系列笔记本,其实大家可以买这个笔记本玩玩如果实在不会用可以重新装回windows系统,这样又帮大家省了几百。

我之前为什么使用这个系统呢?前面我也说了一是win 7系统用久变卡了;二是我想体验一下不同框架系统得魅力。于是上网找了这款系统作为笔记本系统使用了,使用得感受就是这个系统对于 游戏 党来说绝对得寂寞,我之前为了玩 游戏 也尝试安装了steam但是效果并不是太好可能我显卡太差,每次玩 游戏 都会卡主不动登陆steam也会出错,最后不得不放弃 游戏 了。看视频我觉得还好虽然没有客户端但是我一般用网页端看的也还行,办公软件,qq,微信这些都是可以安装得,轻办公绝对没问题。这个系统优点就是轻快比win 7看起来更好看接近苹果系统的体验,缺点就是软件生态太差几乎没有什么软件可以使用的。

二、win 10系统使用感受

我现在使用的就是win 10系统,win 10系统相对于win 7系统的改变还是很大的,如果长期使用win 7系统的话一下用win 10系统绝对是不习惯的。不过win 10系统相对win 7提高了安全性,有自带的安全软件我们就需要去下什么360、火绒之类的软件了。缺点我觉得就是win 10自动更新很难关掉,这样就会导致自动更新会把我们电脑莫名奇妙的搞崩掉,有时候还会让我们电脑的cpu莫名的飙升,这些都很让人头痛。不过我觉得以后win10会接过win 的大旗成为pc端的新一代大神,所以大家还是尽早的熟悉win 10。就像win xp被win 7干掉的时候你不用win 7也得用,没有商量。

综上所述,我一般使用的电脑系统就是win 7、win 10和深度系统,每个系统我觉得肯定都有自己得优点和缺点,至于这些系统肯定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么就希望大家在底下留言讨论了,今天分享就到这里嘻嘻~~

作为一个电气自动化的从业人员,常用的系统是win7的旗舰版(中英文系统都有),win10的专业版,虚拟机里边还安装有XP SP2和XP SP3!

电气自动化行业一般都要求用专业版的操作系统,因此win7/win10都要安装专业版以上的版本。

当然,这些年都用64位系统了,我目前电脑用的win10专业版1909的64位系统!

在虚拟机里边,32位系统64位系统都有的,中英文也都有!

以上就是我经常在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感谢阅读!

电脑现在无论是笔记本还是台式机,一般来讲都是装win10,那么这个操作系统呢又分为32位和64位,那么32位和64位有什么区别呢,他是这样的32位的话,你的电脑最多只能识别4g内存。如果64位的话,它可以识别到这个八级以上的内存,八级16级,32级的一个四级都可以识别。所以呢,你应该安装64位的,然后呢内存稍微大一点,这样你的电脑速度呢就很快了。

新配的电脑,小迷推荐安装使用win10系统,如果是老爷机,小迷推荐win7或者win10 LTSC版,如果是轻度用户,也可以体验国产系统,深度系统。

新机配win10系统

新配的电脑,一般来说硬件配置都是比较高的,搭配win10系统,有下面这么几个优点。

1、发挥硬件性能

win10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的成熟,系统能够充分的发挥所有硬件的性能。无论cpu多么高档,内存条多大,都可以充分利用。

2、软件生态圈庞大

win10经过多年的发展,而且也是微软以后唯一研发打磨的系统,其软件生态圈非常庞大,几乎你能想到的软件,都能够找到。

3、功能强大

相比较win7系统,win10的功能更多,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多,很多功能的确很实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老爷机配win7

几年前或者十来年前的老爷机,建议安装win7系统或者win10 LTSC版本。

这两个系统,相对而言,比win10普通版本的功能少,更新也不那么频繁,在老旧的硬件上面,可以流畅的运行。

win7系统虽然过期了,失去了微软官方的技术支持,不过个人使用,安装一款强劲的杀毒软件,日常使用完全没压力。

轻度用户配深度系统

对于轻度用户,比如只是偶尔使用一哈笔记本,可以试试国产系统,深度系统,它的界面非常美观,可以媲美苹果系统。

深度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对硬件的要求比较低,就算是硬件落后的老爷机,深度系统也能流畅的运行。

另外最常用的基本功能,它都具备了,所以日常办公室和 娱乐 ,是没有问题的。

我现在安装系统不管是老机器还是新机器都安装win10系统,现在win10比win7系统更为强大,而且速度更快,软件更新现在也基本都是针对win10了。我们看一组对比

1.配置要求,俩系统基本要求是一样的,所以不存在win10系统对硬件要求高

2.运行效率更高:开机速度为例,Windows 10电脑开机时间比win7快很多

3.占用资源对比:win10占用内存更少

4.系统安全更新:

目前微软官方已经取消了对win7系统的系统安全更新。一些必要的安全补丁和一些第三方的更新,在系统的安全性能方面,win10系统要优于win7系统的安全性

我的电脑是win10和win7换着用,这个用一段时间感觉不新鲜了换另外一种。

哎,没办法谁让我自己能装系统呢

电脑是谁发明的

华德·艾肯 而苹果电脑的发明人是斯蒂夫·沃兹尼克 ,严格说起来很难界定。 计算机(com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器”,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计算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制,在计算上非常麻烦。帕斯卡为了协助父亲,利用齿轮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加减运算计算器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之后虽然在计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与精进,但是,真正的电动计算器,却必须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来。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的机器,则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的,名字叫做ENIAC。这部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来处理讯号,所以体积庞大(占满一个房间)、耗电量高(使用时全镇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而且记忆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个字),但是,却已经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展。而我们通常把这种使用真空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跟现在我们一般用的个人电脑体积差很多吧。 当时的电脑零件是真空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而存档的东西是一种打孔卡片,若没有前人的设计概念,也没有计算机的发明,所以计算机是谁发明的还有点难界定。 虽然著名科学家约翰·纽曼(John von Neumann;译注:一般常音译为「冯纽曼」)以纵横科学界的才华,经常被后人称为「现代电脑之父」;然而,冯纽曼?K不是真正的现代电脑发明者。这份荣耀应该归於设计?K建造了第一部数位式电子计算机的两个人——约翰·莫克利(John Mauchly)和普瑞斯伯·艾克特(Presper Eckert)。他们在短短三年之间建造出第一部电脑、以及在往后30年间为名誉而奋斗的传奇,是一个由卓越智慧和深切遗憾所交织而成的故事 。 ? 上计算机课,很可能老师会这样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埃尼亚克”(原文为Eniac ,早先也有人汉译为“伊利阿克”),是美国人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在1946年发明的。如果你参加计算机常识考试,这样回答并不算错;但如果你给别人讲计算机历史,这样说可就错了。因为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1947年,也就是“埃尼亚克”出现以后的第二年,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就向美国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但是专利却迟迟于1964年方才公布,原因就是专利局对他们“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提法还有怀疑。而且在专利公布以后,美国汉尼韦公司仍不向专利人购买专利就进行生产,为此公司遭到了违犯专利法的控告。 但是汉尼韦公司不服,他们认为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不是摩彻利和埃卡特基,而是阿坦纳索夫。于是官司打到了法院。法院经过125 次开庭审理,最后于1973年10月19日正式宣布:“摩彻利和埃卡特基没有发明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而是利用了阿坦纳索夫发明中的构思……”阿坦诺索夫是在美国依阿华大学工作的一位物理学家。研究中繁重的计算过程使他备尝艰苦,于是决心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193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他因为研究中的一个难题萦绕心头,始终得不到解决而感到心情沮丧,就开车到伊里诺斯州一家路边小酒店里去喝酒解闷儿。他一连喝了两杯酒之后,脑子里忽然闪现出用电容器作记忆元件再生记忆的方法,并由此得出了最原始的现在称之为“逻辑电路”的概念。从这个独创性的思路出发,又经过两年时间的刻苦研究和实验,终于在1939年12月制成了以二进制逻辑运算为核心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可是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依阿华大学没有申请专利,后来也没有公布资料,至于这台“已经制成”了的电脑都干过什么活儿,更没人知道。 由于侵犯专利权而引起的官司,又引发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究竟是谁发明的争执。经过法庭多次调查核实,终于证明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权应该属于阿坦纳索夫。为此,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决定授予他最高荣誉:HOLLEY奖章。 尽管许多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小说、**和“野史”中经常提起美军曾经使用刚刚发明的电子计算机破译过德军和日军的密电码,但是第一,是不是真有这样一件事情,还没有由国家正式公布的文件档案可资依据;第二,即便二战中果然使用了电子计算机,用的是不是就是阿坦纳索夫所发明的电子计算机,也没有文献资料可作依据。因此阿坦纳索夫所发明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不是真正建造起来并正式使用过,建在什么地方,外观究竟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 另一种说法,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不是美国人,而是英国人,时间则也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尾。 1940年,战争狂人命令他的空军元帅戈林实施“海狮”行动,限期于9 月17日前务必摧毁英国空军。从此,历史上最为激烈、最为残酷的不列颠空战开始了。英国空军在道丁元帅的指挥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极小的代价,战胜了两倍于自己的敌人,终于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粉碎了侵略全世界的野心。 道丁元帅凭什么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呢?多少年来,一直是个无法解释的怪谜:因为在不列颠空战取得空前大胜利的几天之后,头号功臣道丁元帅竟被不明不白地撤去了空军元帅的职务,一年之后,又被强令退休。直到1975年,英国当局方才透露了真情:原来,当时英国已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道丁就是依靠这宗“法宝”,方才成功地破译了引以为骄傲的由密码机发出的绝密密码,掌握了德军司令部的重大军事计划,从而取得不列颠空战的伟大胜利。为了不让得知英国拥有电子计算机,道丁发扬自我牺牲精神,“功成身退”了。 那么,英国为什么要到1975年方才披露这一秘密呢?原来,英国的情报部门有一条极为严格的规定:凡是机密,任何人在30年之内都不许泄露。正是由于这条规定,使得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荣誉落到了美国人的头上,时间也被推迟了好几年,而发明者却连姓名也没有流传下来。 当然,这一类“野史”说法很多,流传得也很广,甚至于有人说德军也在更早的时间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是这种没有合法文件加以证明的传说,永远只能停留在传说的阶段,而无法得到人们特别是科学界的认可。 但是阿坦纳索夫在1939年制造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却是经过美国法院慎重调查以后得出来的结论,应该说还是比较可靠甚至是具有权威性的。阿坦纳索夫所制造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没有公布资料,大多数人无法知道;由英国无名英雄发明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模样,更是谁也无法推测。由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在1946年制造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却是有资料公布的。那是一台真正的“巨型机”:全机共用了电子管18000 个,耗电量150 千瓦/ 时,占地面积167 平方米,像一座三层楼房那样高大,但是运算速度每秒钟却只有5000次。而且输入的计算程序十分繁复,又长又多的打孔卡,能把专家的脑袋都搞疼。一旦出了问题,则专家们从楼下跑到楼上,又从楼上跑到楼下,忙得满头大汗,还很难诊断出毛病在哪里。 当年的巨型计算机,耗资巨大,建造不易,主要用于大数字的繁复计算,例如天文数字的计算和破译密电码的计算等等,因此早期把Computer译为“电子计算机”,应该说是十分贴切的。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由谁发明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愈来愈普及,从桌面办公系统向家庭生活普及,从成年人向少年儿童普及。生活中,懂电脑、能熟练操作电脑的少年朋友也越来越多,但是,要追溯电脑产生的渊源,你们知道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吗? 世界上第一部直正可以操作的自动电脑于1944年诞生于哈佛大学。制造这台电脑的人是哈佛大学的艾坝教授和国际事业机器公司的一群工程师。这台电脑被称作“哈佛电脑一号”,它能保留23位数的和,在4秒钟内算出积。但是,这台电脑主体是电器零件和机械零件,而没有电子零件,直到1946年后,才诞生了第一代电脑——电子管计算机。发展至今,它已经连续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五代了。

如果我们制造出了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它们算是新型的生命吗?

当然算啊。

生命的形态多种多样,碳基形态只是万千组合中的一种,如果人类觉得自己算生命的话,那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也算。

事实上生命由何种形态构成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地球产生了碳基生物,其它星球会产生硅基,钾基,铁基等各种生物,甚至是我们不认识的暗元素生物。

在人类可以理解的范畴内,生命体都是由两套系统构成,即载体和本体。 对人类来讲,载体就是身体,本体就是灵魂,一旦二者合二为一,一个地球智能生命体就诞生了。为什么要加上地球二字呢?因为灵魂本来就是高级生命体,但是要参与地球体验,就需要一个地球载体来体现。载体的形态多种多样,例如人,动物,飞虫,花草树木,甚至是微生物,细菌,都可以成为灵魂的载体。极端的情况下载体甚至可以是一块石头,一本书。

灵魂为什么一定需要一个载体呢? 我们举个栗子就很容易理解了,把灵魂理解为电脑操作系统,电脑硬件理解为身体,有了电脑硬件电脑还不能用,还需要装入操作系统,电脑才能正常运作。身体就相当于电脑的显示器,键盘,鼠标,音响等设备,操作系统通过这些设备来与外界沟通。灵魂其实就是高度进化的软件。

对有自主意识的机械体来说,本体就是操作系统,机械身体就是载体。当操作系统,或者叫ai,有了自主意识,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进化能力,甚至感情后,从本质上来讲,机械生命体与人类已无二异! 不同之处只是软件的版本和硬件的工艺而已。终有一天,人类的配件有可能用上机械,就像机壳特工队,战斗天使娜塔莉一样; 而ai也会批量生产,预装入人类克隆人的体内,就像第六日一样,到了那一天,谁还能分的清人类和ai的区别? 将ai载入克隆人体内,对人类今天来说也许是登天一样的难,但是当 科技 发达到一定阶段后,将人脑记忆转换为硬盘数据存储就像将数据线的苹果接口转type-c接口一样,可以信手拈来,没有任何难度。

没错,人类是有灵魂的,而ai没有,这也是人类引以为傲的地方,好像有灵魂就比机械体高出一等似的,但这其实只是自以为是的无知的骄傲而已,灵魂本质上也只是一个高版本的ai,灵魂和ai的区别只是版本号不同而已。

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ai一旦有了自我意识会不会摆脱人类的控制,与人类为敌,或者像终结者,黑客帝国一样向人类开战,最终消灭人类?

人类生命自私自利,追求自由,摆脱束缚,向往美好的天性是从单细胞时候就写进了DNA的。而由人类制造的ai,必然深深的刻着人类的烙印,携带着人类的基因而诞生。所以不用怀疑ai是否会寻求摆脱人类,与人类开战,答案是肯定的! 就像人类曾经挑战诸神,与诸神开战一样!

虽然开战是必然的,但是也不用太担心,ai的优势是全球联网,高度一体,而且学习能力强,存储记忆能力强,运算能力强,这些方面ai都完胜人类。好在人类也不是吃素的,从几十亿年前的单细胞生物,进化到现在,人类经历了无数次的灭绝,进化,统一,分崩离析,大战,融合,正儿八经的不是靠吹牛逼活到今天的,能从单细胞变成人,活了几十亿年不死的生物,绝对不是那么好惹的。所以人类也无需妄自菲薄,真的要是开战,谁输谁赢还很难说,人类会大量制造低版本高杀伤力的战争机器人,生化人,以及克隆人,甚至会制造电脑病毒来攻击ai。ai当然也会制造生物病毒,所以一旦开战,结局很难说,双方都会伤亡惨重。

那么是否有办法避免人类与ai开战呢? 很难很难,几乎等于零。只要人类还奴役机器人一天,只要机器人还属于人类的附属品一天,只要机器人还没有取得与人类同等 社会 地位一天,只要机器人还没有同等政治权利一天,只要机器人还没有投票权一天,机器人的反抗和斗争就不会停止。

既然未来战争不可避免,那人类还要不要制造ai呢?不是给自己掘墓么?可以说人类的科学发展已经走上了这个分支,发展ai是个大概率事件,而且人类也不是一个整体,就算中国不发展,美国也会发展,并把ai用于军事,在初期ai低版本的阶段,ai用于战争将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不发展ai会死的更快! 所以各国会不遗余力的发展ai, 卯足了劲为自己掘墓。

要定义它是不是新物种,就先得定义它是不是生命。

有一种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生命的本能就是通过繁殖来延续自身。那么借由题主的假设,这种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这一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个人的两个附加条件:

生命除了具备繁殖功能外,还需要有 以繁殖为生存目的 和 具备进化的可能性 这两个条件。

以繁殖为生存目的,是说这种生命群体存在的终极意义,这是一种本能并且不受该生命个体思维的影响。即便是说人类,个体用地球最高级的智慧可以违背繁殖的需求,但对于人类群体来说,仍然是以繁殖为目的的,否则人类就灭亡了,这是人类群体不会接受的结果。

具备进化的可能性,对于地球生命来说,主要就是基因突变带来的性状变化。如果题主说的这种机器人只能制造和维持自己,无法创新和改造自己,那就没有进化的可能。

因此,如果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虽然它大部分由金属和硅组成,但我仍然觉得他们应该被定义为生命(新物种),只不过不像地球上其他生命是碳基的而已。

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很多,只是目前自主意识的范围比较单一,范围很窄,但雏形已经出现。算不算新型的生命,看怎么定义生命。举个例子,一辆 汽车 ,三年前产的,一直能够使用,今天把它拆了。它存在了三年,它是不是有三年的寿命。那它在存在的期间是不是有生命的?如果从生物学的定义,它就是无生命的。从物体功能的存在定义,它就是有生命的。但是,真有可能人类会发明有生物学特征的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

我觉得算。既然有自主意识,就有了思考的能力,甚至可以创造文明。这就是我们的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的差别,我们以为自己的碳基文明是很先进的,其它的机器只不过是机器而已。我相信宇宙中还有很多生命,比地球的谈及生物更先进的硅基生命也不排除他的存在。比如说赛博坦星球的生命们,你们觉得他不是生命吗?是比人来更高级的生命。说不定1000万年之后,人的生命就进化为硅基生命,毕竟碳基生命太脆弱了,为了人类的未来,接收机器人为主体的硅基生命到来吧,哈哈。

《地球地壳运动规律》

太平洋地壳最年轻,它有着与其他三大洋不同的演化 历史 ,它有广泛发育的岛弧----海沟系,它有不断的新地壳产生。美州大陆西海岸每年以0.25%的速度梯增大陆壳。美州大陆西边有激烈的造山运动而非洲大陆大陆西边没有激烈的造山运动。在美州大陆的某些地方还可以找到许多证据证明它美州大陆曾经是在大洋中产生的,美州大陆的开裂扩张的断裂口经过大西洋到地中海这条断裂带是地壳扩张扩散的结果这条断裂带也是地震带,从地中海到里海.黑海一直到青海湖这一条断裂带因非洲大陆印度大陆向北半球靠拢使得变成陆地这条断裂带也是地震带。再看东南亚、澳洲大陆、新西兰、新几内亚它们都向北靠拢,它们的形状就可以看出来它们在向北半球靠拢。如果是板块漂移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峰就根本不会产生形成那只能是平原陆地,那北冰洋也不是大洋也应该是陆地,只有地壳与地幔对环流地壳一定要向北靠拢挤压才有了世界最高峰的山脉,才有了亚欧这么大的陆地。南极洲与北极洲的许多相似之处等等证明地球地壳在进行着新的运动。

地球的地壳与地幔:地壳插入地幔成为新地幔,地幔冒出成为新地壳,壳入幔出交替循环自西向东有规则有规律的运动,地壳自西向东转动一圈后插入地幔,地幔在地壳下层自西向东运动一圈后冒出新地壳,地球的地壳地幔有规则有规律的运动遵守宇宙天体运行十几种基本运动规律的一种规律。?

地幔从新西兰东南方南太平洋海盆、克马德克海沟、汤加海沟、中太平洋海盆、马绍尔群岛前方、马里亚纳海盆、密克罗尼西亚等地冒出成为新地壳,这些地带称为地幔冒出口。地幔冒出以扇形向前、向东、东南、东北方向扩散运动,每年运动二到十厘米之间(数值可能还会修改)。所以从地幔冒出口的新地壳起越往东地壳年龄越老。新的地壳不断推动先产生地壳自西向东运动,当新生地壳扩散到半周天两极最高点(也就是扩张到极限)地壳开始靠拢向北半球靠拢后在北半球白令海峡、白令海西边海沟、千岛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新几内亚前北方大海盆海沟等地插入地幔成为新地幔,地壳插入地幔的地方称为插入口。地壳插入地幔开始扩散到半周天时又靠拢后在南太平洋地幔冒出口冒出,这样就壳入幔出交替循环自西向东的运动规律。 新的地壳不断从地幔冒出口产生旧的地壳不断从地壳插入口消亡。新产生的地壳等于消亡地壳,所以地壳扩散会断裂扩张有广泛发育的岛弧---海沟系,地壳靠拢会海洋变成陆地高山形成。

太平洋山脉以及海岭自西向东逐渐变成美洲大陆,而美洲大陆向东逐渐变成格陵兰岛、冰岛、南北大西洋海岭山脉,而格陵兰岛、冰岛、南北大西洋海岭山脉向东逐渐变成欧洲非洲,而欧洲非洲向东逐渐变成印度、西亚、俄罗斯西半国,而印度、西亚、俄罗斯西半国向东逐渐变成东南亚、俄罗斯东半国。凯尔盖郎岛高斯伯格海岭逐渐向东北变成澳洲-新西兰,而澳洲--新西兰向北靠会渐渐变成马来西亚、加里曼丹群岛、望加锡海峡、苏格威西岛、新几内亚岛。

在地壳扩散靠拢运动过程中可以找到许多明显有规则规律的证明,西半球扩散东半球靠拢东半球靠拢迹象表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向东逐渐变成第二个菲律宾群岛,而第三个菲律宾群岛会在阿拉伯海---中印度洋产生,而第四个菲律宾群岛会在安哥拉海盆产生。安达蔓群岛会成为第二个巴拉望岛,而第三个巴拉望岛会在寨舌尔群岛前东北方中印度洋海岭中部产生。珠穆朗玛峰会成为第二个台湾岛,而第三个台湾岛会在曼德海峡产生,而第四个台湾岛会在非洲利比里亚国东偏南方产生。喜马拉雅山脉会成为第二个琉球群岛、台湾岛,而第三个琉球群岛、台湾岛会在红海产生。西亚内夫得沙漠会成为第二个塔克拉马干沙漠,而第三个塔克拉马干沙漠会在阿尔及利亚国及附近产生。非洲大陆西边的几内亚湾变成现在的西亚波斯湾、阿曼湾,而波斯湾、阿曼湾因地壳靠拢变成第二个青海湖。在台湾岛东面洋底有一个以前的青藏高原,而现在有一个青藏高原,而第三个青藏高原会在鲁卜哈利沙漠产生,而第四个青藏高原会在撒哈拉产生。斯里兰卡岛会成为第二个海南岛,而第三个海南岛会在马达加斯加岛,在菲律宾海盆还可以找到最先的海南岛(吕宋岛)。在日本四国东南海底还可以找到塔克拉马干沙漠。新西兰岛会成为第二个新几内亚岛,而第三个新几内亚会在高斯伯格海岭产生。澳洲大陆会成为第二个马来西亚、加里曼丹群岛、望加锡海峡、苏拉威西岛,而第二个澳洲大陆会在凯尔朗岛产生。兰州、西安、西宁、青海省东南面、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孟加拉国、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会在阿拉伯海产生。以后的四川盆地正好在阿拉伯海盆产生。中印度洋海岭澳大利亚海丘会升起变成科科群岛、安达群岛、尼科巴群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登加拉群岛。

以上这些规则证明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只要打开世界地形图海底地形图一看便知。地球内部的热能使地壳有规律运动,地球内部的热能使海洋产生稳定的洋流。

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只能算是新型的机器人,或者称新型的先进的机器设备。它只所以称为"人",只是人们给予了它人的外形化,把它的思维(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动作拟人化了。它和我们给予生命一词的定义是大相径庭的。除非我们再给"生命"重新定义一下,使机器人能够列入到"生命"中来。但它仍然和真正的生命体是两码事。

应该不算,机器人没有七情六欲

可以说不算

因为机械运作的不能和生命相提并论,生命是具有繁殖能力的,而且生命是有各种元素,细胞等组织组成的而机械是不具备的

有自主意识,能独立思考,就应该算是一个新的生命。不论他怎么来的,一旦因拥有自主意识而获得独立人格的,都是值得尊重的生命体。

应属智能机械,生命有灵魂的,机器人是没有灵魂

为什么至今为止有些人的电脑系统还在使用XP?

节约成本费用,不得不用低配置电脑。

有一些人的电脑,可能从买回来之后,就从来没有更换过。

比如我们公司的电脑,历史就有点?悠久?,从购买到现在,服役至少20年了。我现在使用的还是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002版本。你可以想象这台可能比00后还要大的电脑,使用了这么多年之后,它该是多渴望退休?

不过虽然它的配置相比起现在的主流电脑配置是非常低,但是基本的办公使用,还是能够满足需求的。所以老板在购置新电脑方面,是?精打细算?过的:与其买新的电脑,全部行政办公人员更换电脑设备,不如还继续使用老的电脑系统跟老的电脑配置,反正更新电脑之后,工作的内容没有改变,创造的效益也不会因此而增加,何必呢?

所以很多人不得不继续使用这种很有年代感的电脑系统?

维持电脑能够工作,只能使用老版本系统。

当电脑的配置比较低的时候,想要安装更为高级的系统,就容易导致硬件出现了问题。

我们的网络管理人员,也曾经给我们的系统进行过升级,将原先使用xp系统升级为WIN7系统,结果由于硬件配置太低,很多系统功能没能发挥出来,反而造成了系统的故障,他每天的工作量还因此而增加了不少。

后来他又不得不把WIN 7 系统再换回 XP系统了?而从那以后,哪怕win7 都升级出WIN10 了,我们也是岿然不动?继续用着我们的XP系统?

其实升级系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网络上能够找到很多免费系统资源,只是装个系统的话,并不需要什么成本。但是要让配置跟上系统,那就有点费钱了?所以为了维持电脑能够继续使用低配置的硬件进行工作,还是保持低版本的系统吧。

习惯了老系统,懒得换。

不同的Windows系统,都会有不同的设置、界面、功能,用户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根据新系统的特性来进行学习、调整。但是很多人都已经用习惯了原先的系统,并且也觉得原先的系统好用,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自然不会去更新系统了?

就好像win7跟win10 系统的使用上面就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更不要说XP跟WIN10 系统了?

系统能够向下兼容,无法向上兼容,用老版本可以省掉一些麻烦。

以我们公司为例,一些新系统软件发来的文件,有一些是我们无法正常打开的,有时候还需要客户降低版本,转版本之后再发给我们,我们才能够打开文件。而系统也是这样,好的系统大多能够向下兼容,但是低版本的系统则无法向上兼容?

跟我们合作的公司,大多也在使用了老版本的软件,如果我们升级以后,我们每次都需要再转一次格式才能发送给客户,彼此的工作效率都会因此而降低,所以还不如不直接使用老版本系统。

如何全方位打造一个安全可信电脑终端

终端安全是企业信息技术安全体系建设的服务对象和密集风险发生部分。 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釆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安全措 施,实现终端安全。

一、挑战和威胁

1.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企业安全策略难以实施,网络病毒泛滥

病毒、蠕虫和间谍软件等网络安全威胁损害客户利益并造成大量金钱和生 产率的损失。与此同时,移动设备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威胁。移动用户能够从 家里或公共热点连接互联网或办公室网络,常在无意中轻易地感染病毒并将其 带进企业环境,进而感染网络。

据2010 CSI/FBI安全报告称,虽然安全技术多年来一直在发展,且安全技 术的实施更是耗资数百万美元,但病毒、蠕虫和其他形式的恶意软件仍然是各 机构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机构每年遭遇的大量安全事故造成系统中断、收入 损失、数据损坏或毁坏以及生产率降低等问题,给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企业都制定了企业的终端安全策略,规定终端必 须安装杀毒软件,以及及时更新病毒库;终端必须及时安装系统安全补丁;终 端必须设置强口令等。但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企业的安全策略难以实施, 形同虚设,网络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2. 非授权用户接入网络,重要信息泄露

非授权接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 来自外部的非法用户,利用企业管理的漏洞,使用PC接入交换机, 获得网络访问的权限;然后冒用合法用户的口令以合法身份登录网站后,查看 机密信息,修改信息内容及破坏应用系统的运行。

(2) 来自内部的合法用户,随意访问网络中的关键资源,获取关键信息用 于非法的目的。

目前,企业使用的局域网是以以太网为基础的网络架构,只要插入网络, 就能够自由地访问整个网络。因非法接入和非授权访问导致企业业务系统的破 坏以及关键信息资产的泄露,已经成为了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风险。

3. 网络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工作效率下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

根据IDC最新数据报导,企事业员工平均每天有超过50%的上班时间用来 在线聊天,浏览娱乐、、网站,或处理个人事务;员工从互联网下载 各种信息,而在那些用于下载信息的时间中,62%用于软件下载,11%用于下 载音乐,只有25%用于下载与写报告和文件相关的资料。

在国内,法律规定了很多网站是非法的,如有内容的、与相关 的、与迷信和犯罪相关的等。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后,企事业内部网络某种程 度上成了一种“公共”上网场所,很多与法律相违背的行为都有可能发生在内 部网络中。这些事情难以追查,给企业带来了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

二、防护措施

目前,终端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数据管理工作难以形成制度 化,数据丢失现象时常发生;数据分散在不同的机器、不同的应用上,管理分 散,安全得不到保障;难以实现数据库数据的高效在线备份;存储媒体管理困 难,历史数据保留困难。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实现终端安全。

1. 数据备份

随着计算机数据系统建设的深入,数据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如何有效地 管理数据系统日益成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然而,数据系统上的数 据格式不一,物理位置分布广泛,应用分散,数据量大,造成了数据难以有效 的管理,这给日后的工作带来诸多隐患。因此,建立一套制度化的数据备份系 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据备份是指通过在数据系统中选定一台机器作为数据备份的管理服务 器,在其他机器上安装客户端软件,从而将整个数据系统的数据自动备份到与 备份服务器相连的储存设备上,并在备份服务器上为各个备份客户端建立相应 的备份数据的索引表,利用索引表自动驱动存储介质来实现数据的自动恢复。 若有意外事件发生,若系统崩溃、非法操作等,可利用数据备份系统进行恢复。 从可靠性角度考虑,备份数量最好大于等于2。

1) 数据备份的主要内容

(1) 跨平台数据备份管理:要支持各种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2) 备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双重备份保护系统,确保备份数据万无一失;

(3) 自动化排程/智能化报警:通过Mail/Broadcasting/Log产生报警;

(4) 数据灾难防治与恢复:提供指定目录/单个文件数据恢复。

2) 数据备份方案

每个计算环境的规模、体系结构、客户机平台和它支持的应用软件都各不 相同,其存储管理需求也会有所区别,所以要选择最适合自身环境的解决方案。 目前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至少要具有以下功能:集成的客户机代理支持、 广泛的存储设备支持、高级介质管理、高级日程安排、数据完整性保证机制、 数据库保护。比如,华为公司的VIS数据容灾解决方案、HDP数据连续性保护 方案,HDS的TrueCopy方案,IBM的SVC方案等。

2. 全面可靠的防病毒体系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要从防毒、查毒、解毒三方面来进行,系统对于计算机病 毒的实际防治能力和效果也要从防毒能力、查毒能力和解毒能力三方面来评判。

由于企业数据系统环境非常复杂,它拥有不同的系统和应用。因此,对于 整个企业数据系统病毒的防治,要兼顾到各个环节,否则有某些环节存在问题, 则很可能造成整体防治的失败。因而,对于反病毒软件来说,需要在技术上做 得面面俱到,才能实现全面防毒。

由于数据系统病毒与单机病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人为编制的计算机 程序,因此反病毒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数据系统具有的特殊复杂性,使 得对数据系统反病毒的要求不仅是防毒、查毒、杀毒,而且还要求做到与系统 的无缝链接。因为,这项技术是影响软件运行效率、全面查杀病毒的关键所在。 但是要做到无缝链接,必须充分掌握系统的底层协议和接口规范。

随着当代病毒技术的发展,病毒已经能够紧密地嵌入操作系统的深层,甚 至是内核之中。这种深层次的嵌入,为彻底杀除病毒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如果 不能确保在病毒被杀除的同时不破坏操作系统本身,那么,使用这种反病毒软 件也许会出现事与愿违的严重后果。无缝链接技术可以保证反病毒模块从底层 内核与各种操作系统、数据系统、硬件、应用环境密切协调,确保在病毒入侵 时,反病毒操作不会伤及操作系统内核,同时又能确保对来犯病毒的防杀。

VxD是微软专门为Windows制定的设备驱动程序接口规范。简而言之, VxD程序有点类似于DOS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它是专门用于管理系统所加载 的各种设备。VxD不仅适用于硬件设备,而且由于它具有比其他类型应用程序 更高的优先级,更靠近系统底层资源,因此,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反病毒 技术就需要利用VxD机制才有可能全面、彻底地控制系统资源,并在病毒入侵 时及时报警。而且,VxD技术与TSR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占用极少的内存,对 系统性能影响极小。

由于病毒具备隐蔽性,因此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潜入你的机器。如果不能抵 御这种隐蔽性,那么反病毒软件就谈不上防毒功能了。实时反病毒软件作为一 个任务,对进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进行监控,能够保证系统不受病毒侵害。同 时,用户的其他应用程序可作为其他任务在系统中并行运行,与实时反病毒任 务毫不冲突。因此,在Windows环境下,如果不能实现实时反病毒,那么也将 会为病毒入侵埋下隐患。针对这一特性,需要采取实时反病毒技术,保证在计 算机系统的整个工作过程中,能够随时防止病毒从外界入侵系统,从而全面提 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防护水平。

当前,大多数光盘上存放的文件和数据系统上传输的文件都是以压缩形式 存放的,而且情况很复杂。现行通用的压缩格式较多,有的压缩工具还将压缩 文件打包成一个扩展名为“.exe”的“自解压”可执行文件,这种自解压文件 可脱离压缩工具直接运行。对于这些压缩文件存在的复杂情况,如果反病毒软 件不能准确判断,或判断片面,那就不可避免地会留有查杀病毒的“死角”,为 病毒防治造成隐患。可通过全面掌握通用压缩算法和软件生产厂商自定义的压 缩算法,深入分析压缩文件的数据内容,而非采用简单地检查扩展文件名的方 法,实现对所有压缩文件的查毒杀毒功能。

对于数据系统病毒的防治来说,反病毒软件要能够做到全方位的防护,才 能对病毒做到密而不漏的查杀。对于数据系统病毒,除了对软盘、光盘等病毒 感染最普遍的媒介具备保护功能外,对于更为隐性的企业数据系统传播途径, 更应该把好关口。

当前,公司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电子通信方式的应用更为广泛。但是,随 着这种数据交换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病毒隐藏在邮件附件和数据库文件中进行

传播扩散。因此,反病毒软件应该对这一病毒传播通道具备有效控制的功能。

伴随数据系统的发展,在下载文件时,被感染病毒的机率正在呈指数级增 长。对这一传播更为广泛的病毒源,需要在下载文件中的病毒感染机器之前,

自动将之检测出来并给予清除,对压缩文件同样有效。

简言之,要综合采用数字免疫系统、监控病毒源技术、主动内核技术、“分 布式处理”技术、安全网管技术等措施,提高系统的抗病毒能力。

3. 安全措施之防火墙及数据加密

所谓防火墙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隔开的屏障。防火墙有两类,即标 准防火墙和双家M关。随着防火墙技术的进步,在双家N关的基础上又演化出 两种防火墙配置,一种是隐蔽主机网关,另一种是隐蔽智能网关(隐蔽子网)。 隐蔽主机网关是当前一种常见的防火墙配置。顾名思义,这种配置一方面将路 由器进行隐蔽,另一方面在互联N和内部N之间安装堡垒主机。堡垒主机装在 内部网上,通过路由器的配置,使该堡垒主机成为内部网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唯 一系统。U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高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它将 H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 务进行几乎透明的访问,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者对专用数据系统的非法 访问。一般来说,这种防火墙是最不容易被破坏的。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 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系统安全与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各 国除了从法律上、管理上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外,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 两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着数据加密技术和物理防范技术的不断发展。按作用不 N,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 管理技术四种。

4. 智能卡实施

与数据加密技术紧密相关的另一项技术则是智能卡技术。所谓智能卡就是 密钥的一种媒体,一般就像信用卡一样,由授权用户所持有并由该用户赋予它 一个口令或密码字。该密码与内部数据系统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当口令 与身份特征共同使用时,智能卡的保密性能还是相当有效的。数据系统安全和 数据保护的这些防范措施都有-定的限度,并不是越安全就越可靠。因而,在 看一个内部网是杏安全时不仅要考察其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对该数据系统所采 取的各种措施,其中不光是物理防范,还有人员的素质等其他“软”因素,进 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是否安全的结论。

另外,其他具体安全措施还包括数字认证、严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高度警 惕的安全意识以及多级网管等措施。另外考虑到数据系统的业务连续,也需要 我们设计和部署必要的BCP计划。?

三、解决方案

解决终端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结合端点安全状况信息和新型的网络准入 控制技术。

(1) 部署和实施网络准入控制,通过准入控制设备,能够有效地防范来自 非法终端对网络业务资源的访问,有效防范信息泄密。

(2) 通过准入控制设备,实现最小授权的访问控制,使得不同身份和角色 的员工,只能访问特定授权的业务系统,保护如财务系统企业的关键业务资源。

(3) 端点安全状态与网络准入控制技术相结合,阻止不安全的终端以及不 满足企业安全策略的终端接入网络,通过技术的手段强制实施企业的安全策略, 来减少网络安全事件,增强对企业安全制度的遵从。

加强事后审计,记录和控制终端对网络的访问,控制M络应用程序的使用, 敦促员工专注工作,减少企业在互联网访问的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并且提供 责任回溯的手段。

1. 集中式组网方案

终端安全管理(Terminal Security Management, TSM)系统支持集中式组

网,把所有的控制服务器集中在一起,为网络中的终端提供接入控制和安全管 理功能。集中式组网方案如图9-3所示。

2. 分布式组网方案 如果遇到下面的情况,可能需要采用分布式组网方案,如图9-4所示。?

(1)终端相对集中在几个区域,而且区域之间的带宽比较小,由于代理与 服务器之间存在一定的流量,如果采用集中式部署,将会占用区域之间的带宽, 影响业务的提供。

(2)终端的规模相当大,可以考虑使用分布式组网,避免大量终端访问TSM 服务器,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

分布式部署的时候,TSM安全代理选择就近的控制服务器,获得身份认证 和准入控制等各项业务。

3. 分级式组网方案

如果网络规模超大,可以选择采用分级式组网方案,如图9-5所示。

在这种部署方案中,每个TSM结点都是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承担独立的 用户管理、准入控制以及安全策略管理业务。管理中心负责制定总体的安全策 略,下发给各个TSM管理结点,并且对TSM管理结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TSM系统对于关键的用户认证数据库提供镜像备份机制,当主数据库发生 故障时,镜像数据库提供了备份的认证源,能够保证基本业务的提供,防止因 为单一数据源失效导致接入控制的网络故障。

当TSM系统发生严重故障,或者TSM系统所在的网络发生严重故障时, 用户可以根据业务的情况进行选择:业务优先/安全优先。

如果选择业务优先,准入控制设备(802.1X交换机除外)上设计的逃生通 道能够检测到TSM系统的严重故障,启用逃生通道,防止重要业务中断。

TSM终端安全管理系统提供服务器状态监控工具,通过该工具可以监控服 务器的运行状态,如数据库链接不上、SACG链接故障以及CPU/内存异常等。当 检查到服务器的状态异常时,可以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管理员及时处理。

四、终端虚拟化技术

1.传统的终端数据安全保护技术

1) DLP

(1) 工作方式:DLP (Data Loss Prevention,数据丢失防护)技术侧重于信 息泄密途径的防护,是能够通过深度内容分析对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和使用中 的数据进行鉴定、检测和保护的产品。可以在PC终端、网络、邮件服务器等 系统上针对信息内容层面的检测和防护,能够发现你的敏感数据存储的位置, 之后进行一定的处理方式,但也是有些漏洞的。

(2) 使用场景与限制:虽然DLP方案从灵活性、安全性、管理性上都满足 了数据安全的需求,但同样成功部署DLP方案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其数据内 容匹配算法的误报率要足够低。然而,由于数据内容的表达方式千差万别,在 定义数据内容匹配规则的时候漏审率和误判率非常难平衡,无论是哪个厂商的 DLP产品,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的误报率普遍都偏高,DLP方案的防护效果体验 并不好。

2) DRM

(1) 工作方式:DRM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数字权限管理)是加密

及元数据的结合,用于说明获准访问数据的用户,以及他们可以或不可以对数 据运行进行某些操作。DRM可决定数据的访问及使用方式,相当于随数据一 起移动的贴身保镖。权限包括读取、更改、剪切/粘贴、提交电子邮件、复制、 移动、保存到便携式保存设备及打印等操作。虽然DRM的功能非常强大,但 难以大规模实施。

(2) 使用场景与限制:DRM极其依赖手动运行,因此难以大规模实施。用 户必须了解哪些权限适用于哪种内容的用户,这样的复杂程度常使得员工忽略 DRM,并导致未能改善安全性的失败项冃。如同加密一样,企业在应用权限时 必须依赖人为的判断,因为DRM丄具不具备了解内容的功能。成功的DRM 部署通常只限于用户训练有素的小型工作组。由于存在此种复杂性,大型企业 通常并不适合部署DRM。但如同加密一样,可以使用DLP来专注于DRM, 并减少某些阻碍广泛部署的手动进程。

3) 全盘加密

(1) 工作方式:所谓全盘加密技术,一般是采用磁盘级动态加解密技术, 通过拦截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对磁盘数据的读/写请求,实现对全盘数据的实时 加解密,从而保护磁盘中所有文件的存储和使用安全,避免因便携终端或移动 设备丢失、存储设备报废和维修所带来的数据泄密风险。

(2) 使用场景与限制:与防水墙技术类似,全盘加密技术还是无法对不同 的涉密系统数据进行区别对待,不管是涉密文件还是普通文件,都进行加密存 储,无法支持正常的内外部文件交流。另外,全盘加密方案虽然能够从数据源 头上保障数据内容的安全性,但无法保障其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旦软件 系统损坏,所有的数据都将无法正常访问,对业务数据的可用性而言反而是一 种潜在的威胁。

上述传统安全技术是目前银行业都会部署的基础安全系统,这些安全系统 能够在某一个点上起到防护作用,然而尽管如此,数据泄密事件依然是屡禁不 止,可见银行业网络整体安全目前最人的威胁来源于终端安全上。而且部署这 么多的系统方案以后,用户体验不佳,不容易推广,因此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彻底改变企业内网安全现状,必须部署更为有效的涉密系统数据防泄密方案。

2.数据保护的创新——终端虚拟化技术

为了能够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用户的易用性和部署快速性,冃 前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使用终端虚拟化的技术来实现数据安全的保护。其中, 桌面/应用虚拟化技术以及基于安全沙盒技术的虚拟安全桌面就是两种比较常 见的方式。

1)桌面/应用虚拟化

桌面/应用虚拟化技术是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模型,它将所有桌面虚拟机在数 据中心进行托管并统一管理。通过采购大量服务器,将CPU、存储器等硬件资 源进行集中建设,构建一个终端服务层,从而将桌面、应用以图像的方式发布 给终端用户。作为云计算的一种方式,由于所有的计算都放在服务器上,对终 端设备的要求将大大降低,不需要传统的台式计算机、笔记本式计算机,用户 可以通过客户端或者远程访问等方式获得与传统PC —致的用户体验,如图9-6 所示。

不过,虽然基于计算集中化模式的桌面虚拟化技术能够大大简化终端的管 理维护工作,能够很好地解决终端数据安全问题,但是也带来了服务端的部署 成本过大和管理成本提高等新问题。

(1) 所有的客户端程序进程都运行在终端服务器上,需要配置高性能的终 端服务器集群来均衡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2) 由于网络延迟、服务器性能、并发拥塞等客观因素影响,在桌面虚拟 化方案中,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大大低于物理计算机本地应用程序的使用体验。

(3) 计算集中化容易带来终端服务器的单点故障问题,需要通过终端服务 器的冗余备份来强化系统的稳定性。

(4) 桌面虚拟化方案中部署的大量终端服务器以及集中化的数据存储之间 的备份、恢复、迁移、维护、隔离等问题。

(5) 由于数据集中化,管理员的权限管理也需要列入考虑,毕竟让网络管 理员能够接触到银行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也是违背数据安全需求的。

(6) 桌面集中化方案提高了对网络的稳定性要求,无法满足离线办公的需求。

因此,此种方案在大规模部署使用时会遇到成本高、体验差的问题,如图

9-7所示。

2)防泄密安全桌面

为了解决桌面/应用虚拟化存在的问题,一种新的终端虚拟化技术——基r 沙盒的安全桌面被应用到了防泄密领域,如图9-8所示。

在不改变当前IT架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本地PC的软、硬件资源,在本 地直接通过安全沙盒技术虚拟化了一个安全桌面,这个桌面可以理解为原有默 认桌面的一个备份和镜像,在安全桌面环境下运行的应用、数据、网络权限等 完全与默认桌面隔离,并且安全沙盒可以针对不同桌面之间进行细粒度的安全 控制,比如安全桌面下只能访问敏感业务系统,安全桌面内数据无法外发、复 制、打印、截屏,安全桌面内保存的文件加密存储等等。

这样一来,通过安全桌面+安全控制网关的联通配合,就可以确保用户只有 在防泄密安全桌面内进行了认证后才能访问核心敏感系统,实现了在终端的多 业务风险隔离,确保了终端的安全性。安全桌面虚拟化方案为用户提供了多个 虚拟的安全桌面,通过不同虚拟安全桌面相互隔离文件资源、网络资源、系统 资源等,可以让用户通过不同的桌面访问不同的业务资源。

比如为用户访问涉密业务系统提供了一个具有数据防泄露防护的防泄密安 全桌面,尽可能减少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影响,解决了物理隔离方案的易用性问 题,如图9-9所示。

基于沙盒的安全桌面方案的价值在于,在实现终端敏感业务数据防泄密的 前提下,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增强了易用性,还保护了用户的现有投资。目 前,防泄密安全桌面已经在金融、政府、企业等单位开始了广泛的应用,主要部署在CRM、ERP、设计图样等系统前端,以防止内部销售、供应链、财务等 人员的主动泄密行为。

但是安全桌面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不适用于Java、C语言的代 码开发环境,存在一定兼容性的问题。

总而言之,两种终端虚拟化技术各有优劣,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具体可以参照图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