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技术

2.手机比电脑更快吗?华为1.3万的手机相当于目前电脑的什么水平?

3.堪比科幻大片,华为智能世界2030揭示10年后的世界

4.我手机华为c8813.手机内存老是满,我每天都得格式化几次,一满qq就收发不了,什么情况?

5.华为鸿蒙、阿里云、蚂蚁图计算……14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

互联网技术

华为电脑做系统按哪个键-巨型华为电脑系统设置方法

互联网技术定义

互联网技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 IT) 直译 internet Technology 简称 IT

[编辑本段]技术的概念与范围

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 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件、分析的DW/D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软件等; 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决策者作决策(强调一点,只是而不是替代人决策)。 有些人理解的互联网技术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信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互联网技术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从他推理的逻辑来看,即从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过来的,还用摩尔定律来佐证主机和光纤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这一概念上是经常含混不清:一会儿指主机网络,一会儿又指软件。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柄利剑或一枝好笔。

[编辑本段]容易混淆的技术概念

数据(Data)=事实的记录,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在华东地区销售额为120万。 信息=(Information)=数据+ 意义,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华东地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 %。 智能(Intelligence)=信息+理解(understanding)与推理(reasoning),如分析原因是华东地区销售单位不行,或甲系列产品进入了衰退期,还是公司整体营销活动落后,竞争者强力促销导致?或是其它原因。 知识(Knowledge) =解决问题的技能(skill),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应对的策略是什么? 智慧(Wisdom) =知识的选择(Selection) 应对的行动方案可能有多种,但(战略)选择哪个*智慧。行动则又会产生新的交易数据。

[编辑本段]互联网技术的组成

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但一个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IT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 传感技术 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 ----- 通信技术 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 ----- 计算机技术 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所谓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其他产业与行业,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承担了一个得力工具的角色。 顺便说一句何谓IT产业,有一个大致的分类,可以供大家参考: 互联网技术基础技术的提供 IC研发、软件编写 如INTEL、MS等; 互联网技术技术产品化 元器件、部件、组件制造 如精英、大众等; 互联网技术产品集成化 计算机及外设制造商 如联想、IBM; 互联网技术产品系统化 解决方案、信息系统 如华为、HP; 互联网技术产品流通 渠道、销售 如神州数码; 互联网技术产品服务 咨询服务和售后服务 如蓝色快车; 互联网技术产业舆论支持 IT类媒体 如CCW、CCID; 互联网技术产业第三方服务 各种需要配套的服务 如法律咨询、PR服务; 互联网技术后备人员培养 各种院校 如计算机专业; 互联网技术产业合作组织 各种协会、集会。 集成测试的整个周期将系统性地包括软件接收测试、端到端测试、电视画面合成测试、系统测试、用户验收测试、多运动项目综合测试及技术演练等等。其目的是确保各IT系统具备所需的功能及可靠性,从而顺利地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服务。

[编辑本段]互联网技术主要职业分类

1.1软件类

1.1.1系统分析师 1.1.2计算机程序设计员 1.1.3软件测试师 1.1.4软件项目管理师 1.1.5系统架构设计师

1.2硬件类

<B>1.2硬件类 </B>1.2.1计算机维修工

1.3网络类

1.3.1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1.3.2网络系统设计师 1.3.3网络综合布线员 1.3.4网络建设工程师

1.4信息系统类

1.4.1计算机操作员 1.4.2信息系统安全师 1.4.3信息系统管理师 1.4.4数据库系统管理员 1.4.5信息系统监理师 1.4.6信息系统评估师 1.4.7信息开发与管理人员 1.4.8信息系统设计人员

1.5制造类

<B>1.5制造类 </B>1.5.1半导体器件测试工 1.5.2半导体器件制作工艺师 1.5.3半导体器件制造工 1.5.4半导体器件支持工 1.5.5半导体器件封装工

[编辑本段]互联网应用主要职业分类

2.1控制类

2.1.1单片机应用设计师 2.1.2控制系统设计师 2.1.3逻辑控制芯片编辑员 2.1.4数据自动集与分析员

2.2应用系统开发类

<B>2.2应用系统开发类 </B>2.2.1嵌入式系统开发师 2.2.2网站开发师 2.2.3游戏程序开发师 2.2.4射频识别系统开发师

2.3设计类

<B>2.3设计类 </B>2.3.1计算机平面设计师

2.4商务类

<B>2.4商务类 </B>2.4.1网络编辑员 2.4.2计算机网络客户服务人员 2.4.3网上销售员

2.5类

<B>2.5类 </B>2.5.1数字制作师 2.5.2数字音频制作师 2.5.3三维动画制作员 2.5.4游戏美术设计师

2.6教育类

<B>2.6教育类 </B>2.6.1网络课件制作师

2.7通讯类

[编辑本段]互联网技术其他职业分类

3.3.1电子标签操作员

[编辑本段]世界互联网技术发展史

1936年 英国数学家A.M.Turing发明图灵机,为现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1942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ABC研制成功,它有300个电子管,用二进制,基本体系结构与现代计算机已无二致。 1943年 英国计算机“巨人”投入运行。不过10年之前对它一直保密。 1945年 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第一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的概念,即“冯·诺依曼机器”。 <B> 1946年 </B> 2月10日,电子数字积分机和计算机诞生。它装有18000个真空管,总重量达30吨,耗资近50万美元,是世界上第一台多功能、全电子数字计算机,可以实现每分钟几千次乘法运算。 <B> 1946年 </B> 5月英国剑桥大学研制成功第一台冯·诺依曼机器EDSAC。 1947年 12月23日,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 1948年 曼彻斯特大学开发出世界首台存储程序机Baby。 1950年 Engineering Research Associates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ERA 1101。 <B> 1951年 </B> 第一台数字式计算机UNIVAC1为美国人口普查创建。 <B> 1952年 </B> Grace Hopper勾画出第一个“编译程序”蓝图,即将所有程序在执行之前都翻译成机器语言,为计算机商用做出重大贡献。 1955年 Grace Hopper开发出A-3编译器Math-Matic。 1956年 世界上第一台用晶体管元件的电脑研制成功。 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电话电缆敷设完成。 Bell实验室开发出可视电话样机。 <B> 1957年 </B> IBM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硬盘RAMAC 350,直径24英寸、总容量5兆字节。 IBM开发出FORTRAN语言。 <B> 1958年 </B> 第一台商用电子管计算机Univac Model 80发布。 MIT John McCarthy开始开发Lisp语言,1960年完成。 1959年 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 发表了Cobol语言规格,于1961年完成。 1964年 IBM发布IBM System/360计算机。 1965年 DEC推出真正被业界认可的世界上第一台标准小型机PDP-8。 美国Dartmouth 学院的Thomas E.Kurtz 和 John Kemeny 开发出Basic语言。 世界上第一部程控电话交换机—美国贝尔系统1号电子交换机问世。 国际卫星通信组织发射了一颗半试验半实用的静止(同步)通信卫星,标志着同步卫星通信时代的开始。 <B> 1967年 </B> 美国《Computerworld》报创刊。 IBM推出世界上第一张软盘,直径为32英寸。 瑞士的Njklaus Wirth 在 Algol的基础上开始开发Pascal语言,于11年完成。 1968年 IBM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IMS。 挪威计算中心的O.J.Dahl和K.Nygard发表了第一个面向对象语言Simula 67。 1969年 贝尔实验室用汇编语言开发出第一个多任务多用户的计算机分时系统Unix。 IBM允许客户分开购买它的软件和硬件,从而建立了软件市场。 美国国防部开始研究ARPANET,人们将此视为Internet的开端。 10年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Ken Thompson 和Dennis M.Ritchie开始开发Unix操作系统。 传输损耗仅为20分贝/公里的光纤和在室温下能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研制成功,光纤通信走向实用化。 11年 Intel 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微 处理 器4004。 Niklaus Wirth 开 发出Pascal语言。 Gary Starkweather在施乐的实验室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打印机。 12年 Bell实验室的Dennis Ritchie开发出C语言。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首次提出ISDN的概念。 13年 法国Luminy-Marseilles 大学的Alain Colmerauer 开发了Prolog语言。 马丁·库珀发名手机,成为第一个使用移动电话的人。 14年 美国国防部开发出TCP(传输控制协议)。 Intel推出 8080微处理器,并被世界首台商业PC所用。 Zilog公司推出处理器Z-80。 第一台商业成功的PC牛郎星8800研制成功。 IBM首次提出计算机精简指令集。 Xerox推出第一台工作站样机Xerox Alto。 在第一届计算机国际象棋冠军赛中,俄罗斯程序KAISASA获胜。 15年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为牛郎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套标准的微电脑软件Basic,并创办了Microsoft公司。 Xerox和斯坦福大学联合推出“以太网”(Ethernet)。该网络成为局域网的第一个工业标准产品。 16年 第一台商业成功的巨型机Cray-1 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2.5亿次。 Hayes推出第一个PC调制解调器。 17年 第一台带彩显的PC苹果II正式亮相。 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芝加哥的两个电话局(相距7公里)之间开通。 18年 TCP分成TCP和IP。 1981年 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电脑Osborne面世。 8月12日首次以“个人计算机(PC)”命名的IBM PC面世。它用Intel的8088处理器和Microsoft的MS-DOS操作系统。 Ashton-Tate推出dBaseⅡ。 自称Captain Zap的23岁小伙子Ian Murphy潜入白宫、五角大楼和BellSouth的计算机系统。 1983年 蜂窝移动电话通信系统投入商用。 年 Apple推出Apple Macintosh机。 域名系统被创建。 MIPS计算机系统公司创建,并与斯坦福大学着手开发RISC体系结构。 HP推出面向个人的激光打印机。 1985年 Intel推出386微处理器。 Windows 1.0正式版本上市。 1986年 国家科学基金会创建骨干网速度为56KB/秒的Nnet。 1987年 IBM和Microsoft公司发布OS/2 1.0。 柯达推出世界上首台百万像素商业数码相机。 1988年 11月1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Robert Morris在ARPANET中试验计算机的可行性想法时,释放了一个实验性的网络蠕虫程序,在8小时之内,这一程序侵入了3000台~6000台运行Unix操作系统的VAX机和Sun计算机,造成严重损失。Morris既是制造者,又是Internet上的首例黑客。 第一个横跨大西洋的海底通信光缆(TAT-8)系统敷设成功。 1989年 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全球定位系统(GPS)工作卫星。 英国科学家Timothy Berners Lee开发出万维网。 新加坡创新公司推出声霸卡,标志着PC多媒体时代的来临。 1990年 IBM发布基于RISC的RS/6000。 World Wide Web 软件开发成功。 Internet搜索程序Archie在McGill大学问世。 最早的局域网交换机研制成功。 1991年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学生Linus Torvalds开发出Linux操作系统,并将它作为自由软件传播。 1992年 3月22日Intel推出第5代芯片Pentium处理器。 1993年 Peter de Jager在《Computerworld》上发表“2000年末日”一文,对Y2K问题的危险性及解决成本提出警告。 美国克林顿宣布了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 Microsoft正式发布Windows NT。 1994年 美国Netscape公布用于Internet 的浏览器Nigator。 Internet进入商品化时代。 1995年 Microsoft推出32位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 95。 Microsoft推出Internet 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IP电话初次亮相,VocalTec推出Internet Phone客户软件。 世界上第一个商用CDMA移动通信网在香港开通。 Sun公司推出Ja语言。 Oracle公司总裁拉里·埃里森提出网络计算机(NC)概念。 Amazon在Internet上卖出第一本书。 一些与网络有关的公司挂牌上市。Netscape成为第三大Nasdaq IPO股票价值。 域名登记不再免费,每年收费50美元。 1996年 美国34所著名大学在芝加哥发起研发“下一代Internet”项目。 可改写光盘(CD-RW)技术问世。 PDA产品Palm Pilot 1000上市。 19年 IBM“深蓝”机上的国际象棋软件,第一次打败了世界国际象棋冠军 Gary Kasparov。 IETF提出IPv6标准。 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出台。 Yahoo和Amazon等成功上市。 电子商务发展年,网上零售商超过了10万家。截至19年年底,Cisco在Web网站上的网络设备销售额为30亿美元,Dell网站上每天的PC销售额达100万美元。19年,Cisco 64亿美元的总收入的39%源于其Web网站。 1998年 iMac苹果电脑面世。 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创建了Google,Google成为被广泛应用的Internet搜索引擎。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首先播放了数字电视节目。 “铱星”系统开始向全世界提供个人通信商业服务。 1月26日,Compaq以96亿美元收购DEC。 加拿大北方电讯以91亿美元并购美国Bay。 10月19日美国联邦法院决定正式开庭审理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对微软所提起的反垄断诉讼。 11月服务商American Online以42亿美元股价收购Netscape 通信公司。 1999年 1月14日朗讯科技宣布以240亿美元收购Ascend。 2000年 1月10日全球最大的Internet接入服务商America Online宣布以总交易金额超过1600亿美元的换股方式并购Time Warner。 5月17日全球最大的网上时装零售企业、欧洲资金最雄厚的公司宣布倒闭。美国至少有130家Internet公司因资金枯竭而倒闭。 美IT市场增速9年来首次放缓。 2001年 4月24日IBM公司宣布以10亿美元现金收购Informix的数据库业务。 5月29日Intel第一款64位处理器芯片Itanium正式发布。 8月28日Microsoft发布第一个64位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 Advanced Server限制版。 9月4日,HP宣布将以250亿美元的股票交易价格收购Compaq。 9月NTT DoCoMo在全球率先启动3G服务。 10月25日Microsoft发布Windows XP。 12月NTT公司宣布将与Intel、SGI公司联合进行网格计算试验。 2002年 5月IEEE 802.3以太网标准组织批准了万兆以太网标准的最后草案。 IBM公司宣布投资10亿美元支持Linux。 IDC表示,-2.3%的增长率使2002年成为IT产业有史以来最差的一年。 IBM宣布将投入100亿美元用于按需计算(On Demand)。 Nasdaq指数跌至6年前兴起前的水平。 2003年 3月SCO以“不当利用本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Linux操作系统”为由起诉IBM。 3月12日Intel公司在全球同步发布其最新一代移动计算技术Centrino(迅驰)。 AMD推出分别面向桌面与移动计算平台的AMD Athlon 64位微处理器。 Apple推出在线音乐服务,开张后的第一周内就以每首歌99美分的价格销售了100万首。 2004年 1月14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标准组织EPCgloba称确定了第一个全球性标准,以加速各公司用RFID技术改进其供应链的运作。 4月2日,美国Sun公司宣布与微软公司达成一项为期十年的合作协议,了结了一切未决诉讼。根据协议,微软将向Sun支付7亿美元以解决所有未决反垄断问题,另外支付9亿美元解决所有专利问题。 6月28日Intel推出基于32/64位至强处理器的新平台系统。

手机比电脑更快吗?华为1.3万的手机相当于目前电脑的什么水平?

从计算机到智能手机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从最初的4层楼高的计算机到现在的微型手机,其中经过了多次“改朝换代”。从最初的4层楼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90年代的微机电脑-手机和现在的各种电脑,他们的体积是越来越小巧,运行速度是越来越快。以前的手机只是用来打电话,后来功能越来越多,直到现在手机无所不能,功能和电脑差不多,但是比电脑更方便。

那么,智能手机作为一种更方便的计算机,它的各种性能比电脑更强吗?目前最贵的电脑和最贵的手机哪个性能跟强?同样配置的手机与同样配置的电脑哪个性能更出色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们测试的是一款低端手机和低端电脑,配置差不多,手机核心是4核,电脑是双核,手机CPU内存是2G,电脑是5G。不玩大型 游戏 的话内存2G和5G没什么区别。为了公平,就运行一些普通软件吧。

图中可以看到,电脑是英特尔I5双核2.6g,内存5G,七彩虹128G固态硬盘。手机是高通4核1.2G,2g内存。手机和电脑的系统都是使用超过半年的。

由于无法用说明细节,我就用文字的方式给出结果。

首先是开机,电脑由于使用的是固态硬盘,系统使用超过半年后开机比刚装系统时慢了8秒,之前是18秒,目前是26秒。手机开机目前是一分钟左右,新手机应该在15秒左右。可能是安卓系统越用越卡。

开机结果为:26比60,电脑获胜。

接下来测试手机和电脑同时打开QQ和浏览器。

电脑打开QQ和浏览器反应依然很快,甚至还能玩3D 游戏 ,但是显卡不怎么样,画面不流畅。

手机打开QQ后就非常的卡顿,偶尔卡住不动,系统自带的浏览器打开要20秒。估计再打开第3个会被闪退。

真实体验,电脑运行速度远远快于手机。

所以第二轮测试结果,电脑获胜。

最低端的手机和最低端的电脑测试结果有些让人意外。本以为4核心的手机运行小程序会比电脑更快,没想到反应速度还不如电脑的一半。这个电脑玩很多主流3D 游戏 都是可以的,如果显卡行的话估计玩一些大型超10G的单机 游戏 都没问题。

所以不能只看核心数量和内存多少G。决定手机或电脑运行速度的因素如下:

1:核心数量,CPU是计算机的大脑,多一个核心就相当于多一个员工。

2:运行内存大小,内存就相当于办公室,办公室越大可以请的员工就越多,储存的档案就越多,效率就越高。

3:CPU总线程,这个就相当于公司部门,部门越齐全,处理问题的效率就越快。

4:内存等级,这个就相当于办公室等级,用手写文案的办公室自然没有智能化的办公室速度快。

5:CPU频率,差不多就是人工与机械化。频率越高,效率越高。

6:电脑和手机的CPU电压是不一样的,电压越高运行速度越快,但是过高会烧坏核心,电脑都有扇热风扇,手机没有。

所以,一台双核8g内存的固态硬盘笔记电脑,大约相当于一台8核8G内存的手机。而且固态硬盘电脑用久了,卡顿也不明显。如果是I5双核台式电脑,速度会更快,只要显卡好,30g的单机 游戏 都没多大问题。

那么,这款华为售价12999的手机相当于那种电脑呢?

此款手机是目前华为官方商店在售手机中的最新款也是最贵的一款手机,它的主频高达3.13g,接近目前中端笔记本电脑的水平,运行内存12g是目前来说国产手机配置最高的。

它的性能预计相当于目前的英特尔I310100CPU,和10GDDR3内存。

华为麒麟9000芯片是8核的。虽然I310100是4核心,但是它性能非常强,拥有6M3级缓存3.6g的主频,线程高达8线程。麒麟9000估计性能顶多也就能达到这样的性能了。

所以,手机的性能还是比电脑差很多,毕竟电脑芯片技术和内存及主板电路技术更成熟。目前家用电脑最顶级的芯片是AMD3995 WX,核心数量高达64核,线程数128线程,缓存128MB,内存支持2TB约2048G内存。当然售价也不菲,超过4万RMB,一颗芯片可以买3台华为最贵的手机了。

如果用这颗芯片组装一台最贵的电脑,最贵显卡3万,最贵主板3万,最贵16G内存X4条1万左右,再配个超大4K显示器,怎么也得在15万左右,太贵了,我最多也只能看看,这辈子估计是买不起了。

当然AMD下一代家用电脑芯片是128核心,这么快的电脑不知道使用后是什么感觉呀?还有未来的量子芯片等等。

堪比科幻大片,华为智能世界2030揭示10年后的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从科幻大片中预见未来。

《回到未来》预言了自动系鞋带的鞋子、悬浮滑板和巨型平面屏幕电视;在计算机还未曾普及的时代,《黑客帝国》却探讨了程序、人工智能、虚拟世界等命题;最近炙手可热的元宇宙,也能在《失控玩家》中的“自由城”、《头号玩家》中的“绿洲”中找到原型……

9月22日,主题为“无界 探索 ,翻开未来”的华为智能世界2030论坛,堪比科幻大片,预测了10年后的智能世界:医、食、住、行、城市、企业、能源、数字可信等是什么样子。

医:“治未病”是什么体验?

华为对智能世界2030的预测中,对 健康 是这样说的:“2030年,人们依托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云端存储的海量 健康 数据,让 健康 可计算。人类将能实现主动预防,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借助物联网、AI等技术,让未来的治疗方案将不再千篇一律;大型医疗设备更加便携化,实现居家远程医疗联动。”

“治未病”出自古老的《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意思是取相应的措施,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渐。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很多慢,据统计85%的死亡都是由于慢。慢,实时检测是关键。传感器、云、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助于实现这一点。拿血压检测来说,光学传感器可以为血压建模和算法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输入,加上云服务与AI,可以为用户带来主动的 健康 管理。

眼科诊疗也是这样,目前80%的市场都被价格高昂的进口高端眼科医疗器械占据,在AI的驱动下,眼科诊疗也在发生变革,带来智慧医疗的新体验。苏州微清自主研发的眼底病灶AI诊断系统,集成华为云人工智能和连接技术,加上协和医院顶尖的临床实力,其全自动AI眼底诊断系统解决方案在视杯视盘上的分割精度达到92.5%/.5%,超过国际水平,毫秒级出诊断结果,工作效率超出医生检查效率数百倍,高效实现了青光眼AI诊断筛查、评估。

远程医疗也很神奇,之前中国总医院曾经在中国移动、华为的助力下,完成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医生在海南为远隔3000公里的北京患者装“脑起搏器”,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神奇操作越来越司空见惯,在数字化技术赋能下,越来越多的人将能“治未病”。

食:智慧农业的想象空间

说起农业,总是会想起四个字:“看天吃饭”,这样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农业种植波动性大,风险重重。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境况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华为的智能世界2030预测中,农业变成了数字化技术加持下的新农业:用数据换产量,普惠绿色饮食。

传统的水泵灌溉系统受限于地形、动物破坏、电击、雨水侵蚀,布线暴露,甚至水箱设立场地受限和电源缺乏等问题。华为在印度智能农场的智能供水方案,基于无线技术打造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实现水量远程控制,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将水用在正确的地方,最大程度减少水浪费。

在江苏滨海朗坤农科园的7万平方米的高 科技 智能温室,华为整体联动5G、物联网、VR等新一代智慧农业技术,同时引进了荷兰智能温室技术、以色列精准灌溉技术、西班牙自动包装技术和德国精密控制技术,在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都仿佛有一个智慧大脑在精准控制,高效运营。

这就是基于数据的精准农业,不再只靠经验,不再看天吃饭,而是在AI、大数据、物联网的加持下,让农业变得智慧、精准。

这是拥有数千年古老 历史 的农业迄今已来最大的一次变革,从体力与畜力的1.0时代,到农业机械的2.0时代,到自动化设备支撑的3.0时代,现在将进入智慧、精准的4.0时代。

能:比特管理瓦特

“光伏、风电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已经进入商业化拐点,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正深度融合,形成一朵‘能源云’,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比特管理瓦特’。” 华为常务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在智能世界2030论坛上这样说。

比特是数字最小的符号,瓦特是能源最基础的符号,比特管理瓦特就是数字化技术与能源的融合。

比特管理瓦特的大背景,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革命,在生态与环境危机面前,传统的碳能源难以为继,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众所周知,我国制定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各地都在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化技术也是能源消耗大户,需要用技术解决技术发展所产生的问题。据预测,全球通信站点在2025年将达7000万个,一年耗电高达6600亿度。全球的数据中心在2025年也将会有2400万机架,耗电也高达9500亿度/年。

这一切都要求能源体系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向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转型。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所说,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以信息化、数字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青海共和县的2.2GW光伏项目,在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的助力下,最佳匹配特高压电网要求,稳定并网,目前系统发电量与传统方案相比提升2%以上;在引入诸多智能化的手段后,有效提升了运维效率,例如用智能诊断方案,原来需要2个月的运维巡检工作只需要20分钟。

在宝丰集团的宁夏黄河东岸的640MW光伏电站,太阳能板可以像向日葵一样逐光而动,比起传统光伏电站发电量提高20%以上;无线宽带系统、无人机巡检、智能光伏云等智能化技术大大提升了运维效率,相比传统光伏电站大多需要100人的运维规模,这里智需要30个运维人员。

比特管理瓦特,正在为能源领域插上数字化赋能的翅膀,奔向智慧能源。

后记:无界 探索 ,翻开未来

上面提到的医、食、能,只是华为对智能世界2030诸多预测中的一些场景,八大 探索 展望、四份洞察等更详细的报告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值得期待的智能世界:活得更有质量、食物更充足、居住的空间可拓展、上班路上无需担心拥堵、生活在宜居的城市、享有可再生能源、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

其中,笔者的感受可以总结为三个“无界”:

首先,是合作无界。 华为智能世界2030论坛,群英汇聚,演讲嘉宾包括被誉为“ 科技 界的达尔文”的著名未来学家、科普作家史蒂文·约翰逊,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及轮值、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等等。堪称是一次思想的大碰撞。

这很容易让我们记起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名言:“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在2017年,任正非曾经在一次讲话中阐释其内涵:“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并不是有什么神奇作用。而是利用西方的一些习惯,表述开放、沟通与交流……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的神交。咖啡厅也只是一个交流场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交流的机会与场所。”

可以说,华为的智能世界2030就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典型案例,是一个共创的产物。据汪涛透露,过去三年,研究团队与业界1000多名学者、客户、伙伴进行交流,组织了2000多场的研讨,参考了来自联合国、世界经济论坛、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数据、方法,吸取了来自nature、IEEE等科学杂志、论文的线索,和相关产业协会、咨询公司报告的洞察等等。

其次,是技术无界。 想象未来靠科幻,实现未来靠技术。美好的智能世界2030,不是海市蜃楼,而是技术支撑下的真实图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对技术边界的无尽 探索 。

拿通信技术来说,我们很多人都已经见证和体验过1G、2G、3G、4G和5G技术,未来,更是将进化到5.5G和6G。5.5G,不仅对5G三种场景(eMBB、mMTC和URLLC)进行升级,更是增加了新的场景(UCBC,RTBC,HCS),在上行大带宽、宽带实时交互、通信与感知融合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支撑起超沉浸式体验、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场景应用。

6G技术的 探索 ,更是打开想象空间。任正非在最近一次谈话中就提到了6G:“6G未来的增长空间可能就不只是大带宽的通信了,可能也有探测感知能力,通信感知一体化,这是一个比通信更大的场景,是一种新的网络能力,能更好地支持扩展业务运营。” 6G以通信和感知能力的融合,构建感-传-算一体化网络,支撑起厘米级超高精度定位、空气质量分析、医疗 健康 扫描等新场景应用。

再次,是融合无界。 纵观华为智能世界2030的诸多预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数字化技术与相关技术的融合,甚至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的学科、领域都在打破边界、走向融合。比如上面提到的数字能源就是数字化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融合,精准农业是数字化技术与农业技术的融合,智慧医疗是数字化技术与医疗技术的融合等等。

这也是华为智能世界2030的主题“无界 探索 ,翻开未来”之要义:只有打破边界,勇于 探索 ,方能翻开智能世界的未来。

我手机华为c8813.手机内存老是满,我每天都得格式化几次,一满qq就收发不了,什么情况?

这个是.thumbdata3--1967290299文件造成的,属于正常现象,我的C8813也是这样所以不得不外加SD卡。

.thumbnails和.thumbdata3--1967290299是安卓系统中相机和的缓存文件,该文件一般会占用内存很大,小的几百M,大的话则会有1.5G~7.5G左右,而且此文件还会无限制的扩大,删除后还是死灰复燃,就算格式话sd卡也是不能解决该问题。一般安卓4.0以上系统的用户,很多受此问题困扰。可以说这是安卓4.0以上系统的一个设计缺陷,是一个令人头疼的bug,一旦被触及激活,将会一发而不可收,截止到2013年尚不明确是什么原因激活该bug。而且安卓系统工程师尚未给出具体解决方案。出现类似情况手机有小米,小辣椒,联想,OPPO,华为,HTC ,魅族等。

解决方法:

文件替换法

把原来的那个.thumbnails文件删了,自己新建一个文本文档,改名为.thumbnails就可以了,由于电脑不支持“.”开头的文件名,你可以在电脑上新建一个文本文档(必须要在.thumbnails原来的目录文件夹下新建)。然后在手机上找到原来.thumbnails文件的目录,把新建的文本文档的名称改为.thumbnails就行了。我刚试过,相机能正常运行。不会再重新生成几百M的.thumbnails文件。

屏蔽扫描法

[1]这里本编辑手机所在磁盘为G盘,先删掉巨型文件G:\DCIM\.thumbnails\.thumbnails。然后利用刚才建立文件的方法在G:\DCIM\.thumbnails下建立名称为".nomedia"的文件(注意前面有个"."),具体为:运行----cmd----- cd.> G:\DCIM\.thumbnails\.nomedia,按Enter键完成建立。(注意cd后有个".")其中.nomedia是用来屏蔽媒体软件扫描的

相机,图库替换法

1.先将超大文件.thumbnails删除

2.手机中找到设置———应用程序————所有,找到照相机和图库,将他们停用

3.推荐下载camera360、poco相机和快图,替换原有照相机和图库。前者的功能是可以特效照相、静音照相等,后者可以查看隐藏,便于我们定期删除

4.弊端,用替换法替换原来相机和图库后,在360等手机助手使用时,点击我的文件的时候仍然会激发.thumbnails的运行,还会产生超大文件缓存的!

华为鸿蒙、阿里云、蚂蚁图计算……14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

日前,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人民主办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领先 科技 成果发布活动”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这是第六次面向全球举行世界互联网领先 科技 成果发布活动。

发布活动共评选出包括来自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高通、安谋等14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领先 科技 成果。

HarmonyOS 鸿蒙操作系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鸿蒙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2019年正式面世。简单说,鸿蒙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统一的语言,让消费者操控多个设备像操作一台设备一样简单。

今年6月2日,华为发布HarmonyOS 2,仅一周升级用户数破千万;历时一个多月,升级用户数突破3000万,进入8月已突破5000万。到9月12日,HarmonyOS 2升级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全球用户破亿最快的移动操作系统。9月23日,华为又更新数字,HarmonyOS 2升级用户已突破1.2亿。

庞大的用户基数也带来强大的生态示范效应,目前已有400个多应用和服务伙伴、1700多家硬件伙伴、130多万开发者参与到鸿蒙生态的建设当中,共建全球最大的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生态。

智能计算芯片行业创新:全球首个开源NPU指令集架构

安谋 科技 (中国)有限公司

下一代智能计算的核心关键是海量地、高密度地、实时地感知和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流,智能计算的算力也正越来越多地从CPU、GPU转为由NPU提供。为了解决NPU定制过程中生态碎片化、重复投资和应用规模受限等问题,安谋 科技 在今年7月联合了50多家产业龙头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智能计算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Open NPU Innovation Alliance,简称ONIA),并推出全球首个开源神经网络处理器指令集架构(NPU ISA)。

围绕这一开源NPU ISA,安谋 科技 及ONIA会员不仅提供NPU、CPU、XPU芯片方案,还将以开源、开放的协作方式,对外提供编译器、工具链、驱动程序、操作系统、深度学习框架等基础系统软件,以及基于不同场景的、统一的多域计算软硬件平台方案,进而利用开源指令集实现NPU的全面创新,帮助产业链更迅速地落地智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驱动的重大疾病动态画像新技术和远程高效防治系统

北京邮电大学

以5G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不断突破,推动医疗技术发展不断由疾病治疗向 健康 创造转变。同时,数字医疗的场景复杂化,需求多样化对信息通信网络的灵活性、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工智能驱动的重大疾病动态画像新技术和远程高效防治系统以“智·简生态系统”为内核指导思想,在通用医学大数据处理、智能学习优化平台等方面取得多项技术进展,实现了快速响应危急重症,高效发现关键诊断决策依据,动态量化疾病风险因素,以及准确追踪病情进展等能力。

5G独立组网(SA)端到端系统方案、国际标准及组网技术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超编解码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自主研发了超编解码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主导制定了AVS超编解码国家标准,被全球超产业联盟纳为国际标准,联合海思、华为公司在国际上首次发布了8K@120P超解码芯片,支撑了中国首个4K和8K超频道CCTV—4K/8K的开播,并在全球首次实现8K+5G广电领域直播应用,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超时代。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是党中央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 科技 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最初的试验卫星到如今55卫星成功组网,27年的时间里,数不清的科研人员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建设了中国自己的卫星系统。

目前,北斗系统已在全球超过一半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车辆船舶监管、智慧港口解决方案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得到成功应用。如今,“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正为服务人类 社会 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应用系统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应用系统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首次提出“天地融合、通导一体”的系统架构。其实现了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的集成服务,在用户终端融合了通信、导航功能。创新提出了“星地一体、宽窄互补”的通信体制,实现星地网络全面融合。突破了终端“天地多模、低功耗、小型化”的技术难题。该应用系统已获得授权专利45件,行业标准4项,学术论文100余篇,填补了国内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球首个支持10Gbps 5G传输速率和首个符合3GPP Release 16规范的5G调制解调器到天线解决方案

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骁龙X6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于今年2月发布,为行业带来了多项首创性的5G技术革新——通过媲美光纤的无线性能支持目前市场上最快的5G传输速度,并支持最新5G规范。

去年3GPP标准组织推出了5G的新规范,即Release 16,其定义了下一阶段的全球5G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骁龙X65是全球首个符合3GPP Release 16 5G标准的5G调制解调器到天线解决方案。骁龙X65用了可以支持特性组合升级的架构设计,从而支持快速商用。这意味着通过骁龙X65能够持续增加新的特性,在智能手机之外多个应用细分领域扩展5G。

800G 超高速光收发芯片与引擎技术研发

之江实验室

800G超高速光收发芯片与光引擎技术是之江实验室为下一代数据高速传输提供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之江实验室项目团队连续取得大功率多波长激光器、硅基高密度光发射模块、硅基高速光接收模块等芯片模块研发的突破性进展,并利用晶圆级封装技术将这些芯片模块集成在同一晶圆上,实现“光电共封”,在确保硬件物理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升数据传输的密度和效率,降低功耗和成本。光收发芯片就像是一位“翻译”或“交警”,为数据中心光子与电子间的信息转换架起桥梁,为数据的高效传输指挥交通。

基于多光谱的智能感知终端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夜间低照度一直以来是全天候感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海康威视的基于多维感知智能融合终端,可实现低照度下无光污染的全彩成像,让黑夜像白天一样精彩。与传统手段相比,在色彩还原度、清晰度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做到细节清晰,精彩如一。

基于分层API规范的云操作系统生态建设

清华大学

“基于分层API规范的云操作系统生态建设”是由清华大学大学联合华中 科技 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在国家重点研发的资助下共同完成。

项目抽象制定了云操作系统分层API规范并给出了技术领先的参考实现;相关成果已获实际应用,初步形成了自主云操作系统生态,对于避免生态的碎片化和供应商锁定,推动技术持续迭代和行业整体创新有重要意义。

大规模图计算系统GeaGraph

蚂蚁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性能图计算被认为是全球尖端 科技 的一个重要前沿,在电信、医疗、制造、能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蚂蚁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高性能图计算系统GeaGraph能够在万亿边图上进行实时查询,在国际标准图数据库测试中位列第一,处理规模和性能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现在,GeaGraph已经成为蚂蚁集团各种业务风控能力的重要支撑,在数字支付、数字服务、数字金融等核心业务中,显著提升了风险行为的实时识别能力和调查分析效率。

阿里云:面向云计算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是该活动6年来首次有存储技术入选。“”是阿里云自研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是阿里云底层的统一存储架构,主要包括“分布式存储软件”“高性能存储网络”“云存储硬件架构”“深度软硬融合的闪存存储架构”“智能运维管控”以及“网络和SSD控制器芯片”核心关键技术。

“”解决了超大规模下数据不丢不错和高可用的难题,让存储更加稳定可靠、拥有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性能,以满足数字经济对海量存储和快速存储的需求。

“”团队自2008年开始组建,2009年开始推出第一个版本,2013年完成上线单集群5K台的规模,此后2015年突破了单集群上万台的技术门槛,2017年正式推出“”2.0并成功支撑了此后的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相比1.0版本,“”2.0面向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深度学习等未来存储场景做了优化升级,整体IOPS性能提升50%,同时推出基于“”2.0的ESSD高性能云盘,IOPS从2万提升到了100万。

安全可靠可控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平台

北京瑞莱智慧 科技 有限公司

第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存在大规模应用的局限,而第二代人工智能则面临着高度依赖大量高质量数据、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算法可解释性非常差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要建立鲁棒与可解释的人工智能理论,发展安全、可信、可靠与可扩展的第三代人工智能。

作为业内首个致力于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性、可靠性与可信性的创新平台,北京瑞莱智慧 科技 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安全可控可靠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平台”包含隐私计算、AI攻防、深伪检测三大子平台。凭借独有的创新模式,该平台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安全风险,保障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可靠和可控,缓解 科技 进步与安全之间的矛盾,目前已在政务、金融、工业互联网等高价值场景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AI纵深赋能的坚实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