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步骤

2.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的原则与方法

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4.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5.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摘要

6.ERP系统的基本维护与操作

系统维护的目的,电脑系统与维护单元目标

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hardware system)和软件系统(software system)两部分组成的。

1、传统电脑系统的硬体单元一般可分为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及记忆单元,其中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单元合称中央处理单元(Center Processing Unit,CPU)。

2、所谓软件是指为方便使用计算机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组织的程序以及用于开发、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文档。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扩展资料: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

例如:卫星轨道的计算、大型水坝的计算、24小时天气算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在现代社会里,用计算机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

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

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计算机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

存储容量大: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自动化程度高: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们可以将预先编好的程序组纳入计算机内存,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性价比高: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电脑,越来越普遍化、大众化,21世纪电脑必将成为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计算机发展很迅速,有台式的还有笔记本。

百度百科——计算机

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步骤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入门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是为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提供计算机一般应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课程。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知识培养目标: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操作系统概念;存储器分类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发挥能力;

 重点和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资源以使

 计算机高效率工作的软件。

 (1) 操作系统: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有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简称OS。

 (2) 计算机语言:按语言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

 2、 应用软件:是指用户编制的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程序。

 二、 计算机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中央处理器、

 主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1、 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它主要负责解释,执行规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指令,完成对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工作。它由运算器、控制器二大功能部件和若干寄存器组成,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也称为微处理器。

 2、 存储器:按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存储器

 (内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三种。

 (1)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主存、内存,用于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与外存储器相比,其速度快,容量小,价格较高,主存与CPU直接连接,并与CPU直接进行数据交换。按照存取方式,主存储器可分为随时存取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两面类。

 ①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RAM,可随时读出和写入。

 ②只读存储器:简称ROM,是一种只能读出不能导入的存储器。

 (2)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又名叫外存储器,简称辅助外存。

 辅助存储器主要有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三类。磁盘存储器通常分为软磁盘存储器和硬磁盘存储器两类。

 (3)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结合在一起,形成

 主--辅存储层次,解决了大容量存储和高成本的矛盾。但主存储器和CPU之间速度相差一个数量级,限制CPU速度潜力的发挥。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在主存与CPU之间设置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构成了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层次的存储结构。Cache的容量小、体积大、价格高,完全由硬件实现,速度高于主存数倍。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是把数据和程序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的接口电路将这些信号顺序地送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输出设备把计算机所产生的结果转换成人们习惯接受的信息形式(如字符、图像、表格、声音等)或其他机器所能接受的形成输出,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扬声器等。

 注:打印机是广泛使用的输出设备,从打印方式分类,有击

 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类。针式打印机是常见的击打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是常见的非击打式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又称为点阵式打印机。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分别介绍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组成,使学生深刻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作业:课后习题中的第一题中:8、14;第二题中:1、16、18、19、20、32;第四题中:2、10、16。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仔细看书。

 板书: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①操作系统: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有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简称OS。

 ②计算机语言:按语言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由运算器、控制器二大功能部件和苦干寄存器组成,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也称为微处理器。

 2、存储器:按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存储器(内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三种。

 主存储器又可分为随时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类。

 3、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扬声器等。

 打印机是广泛的输出设备,从打印方式分类,有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类。

 第二节 多媒体系统及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知识培养目标: 多媒体系统概念及特性;

 计算机的种类、发展及应用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拓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讲解法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提问: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计算机语言包括哪几种?3、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都有哪些?4、打印机可分为哪两类?

 一、 多媒体系统的概念

 1、 多媒体及多媒体系统:简单地说,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的集成和利用,这些媒体可以是图形、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信息综合表示形式。

 所谓多媒体系统,是指多媒体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软件服务系统及有关的多媒体数据库组成的有机整体。

 2、 多媒体系统的特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二、 计算机的种类

 1、 计算机的分类:按大小把计算机划分为巨型机、小巨型

 机、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等六类,另一类分类方法是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机进行分类,这

 种分类方法把计算机分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计算机、笔记

 本计算机、手持式计算机等五大类。

 2、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

 通常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器件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据此,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第一代计算机是以电子管为主要器件;第二代计算机是以晶体管为主要器件;第三代计算机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第四代计算机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第四代计算机标志着微型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3、 计算机的应用:早期的计算机应用主要体现在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等几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系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电子商务。

 总结:通过这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特性;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及其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知道各个阶段的主要器件;计算机的应用的几个方面。

 作业:课后第一题中的13;第三题中的4、5。

 第三节 信息的表示及计算机病毒知识

 知识培养目标:信息表示;

 计算机病毒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应用的能力;

 开拓思维

 重点和难点:数据单位知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提问:1、多媒体系统的特性有哪些?2、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代?各个时期的主要电器件是什么?3、计算机的应用有哪些?

 一、 信息的表示

 1、二进制数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只认识两种状态

 ,这两种状态由?0?和?1?分别表示,形成了所谓的'二进制数。生活中常用的十进制数是由0~9共十个数字组成的,同样,二进制数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如二进制数?01100101?。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或指令都用二进制数表示,但二进制数不便于阅读,书写和记忆通常用十六进制数或八进制数来简化二进制数的表达。

 2、数据单位:计算机内的数据有两类:数值数据和符号数据。

 表示数据的单位有位和字节等。

 位(bit),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最小单位,用0或1表示,如二进制数?10011101?是由8个?位?组成的,?位?常用b表示。

 字节(Byte),是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存储单元,常用B表示,微型机中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可存放一个半角英文字符的编码(如ASCII码),两个字节可存放一个汉字编码。210(即1024)个字节称为1K字节,记为1KB。随着存储容量的增大,还有下列计量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8b =1B;210B=1024B=1KB;220B0=1024KB=1MB;230B=1024MB=1GB。

 3、 字符编码:ASCII码:在ASCII编码中,由7位二进制

 数组成128个字符编码,其范围为0000000~1111111

 注: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

 三、 计算机病毒概念及特性

 1、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所谓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通过自身

 自身复制传播,起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程序。

 2、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根据目前发现的计算机病毒,其主要牲

 是:(1)是人为编制的程序,短小精悍。(2)具有传染性。(3)具有潜伏性。(4)具有破坏性。(5)具有可触发性。

 总结:此次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二进制数,计算机内的数据

 有哪几类,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最小单位和最小存储单元分别是什么,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有哪些。

 作业:课后第二题中的26、28、31、35

 第二章 文字输入技术

 知识培养目标:熟悉掌握键盘操作;

 了解文字输入知识

 重点和难点: 键盘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练法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提问:1、计算机内的数据分哪两类?2、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存储单元是什么?3、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有哪些?

 一、 文字输入基础知识

 文字输入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键盘输入法和非键盘输入法。

 1、 键盘输入法:

 目前的汉字输入法有以下几类:(1)流水码 常见的流水码有区位码、电、内码等。(2)音码 例如,全拼双音、双拼双音、智能ABC、微软拼音等都是常见的音码输入法。(3)形码 最常用的形码有五笔字型、三角码、表形码等,适合专业打字员使用。(4)音形码 常见的音形码有郑码、钱码、自然码等。

 2、 非键盘输入法:非键盘输入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联机手写输入、语音识别和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

 二、 计算机键盘操作

 1、 计算机键盘:

 (1)、键盘的分区:目前,常见的计算机键盘一般分为四个区:打字键区、功能键键区、编辑键区、数字键区。

 (2)键盘功能介绍:

 ESC(退出键):退出程序或取消一个操作。

 F1~F12(功能键):可执行软件设置的某些命令功能,不同的软件一般定义不同。

 ENTER(回车键):又称换行键。当输入指定命令时,它是命令的结束符;在文字编辑处理时,它又是换行符。

 Backspace或?(退格键):使光标左移一格,同时删除光标前面的一个字符。

 ALT(转换键)和CTRL(控制键):各有两个,它们必须和其他键组合使用,可产生较强的功能。如:ALT+CTRL+DEL为热启动。

 SHIFT(上档键):有两个,必须与其他键组合使用,用于大小写字母的临时转换及上档符号的输入。

 Caps Lock(大写字母锁定键):在连续输入大写英文字母或小写英文字母时采用。该键有Cap Lock指示灯提示,灯亮为大写方式。

 Num Lok(数字锁定键):通过该键实现小键盘上的数字与光标控制键之间的转换。有Num Lok指示灯提示,灯亮为数字方式。

 Delete(删除键):删除光标处的字符,且光标右边的所有字符均依次左移。

 INSERT(插入键):又称插入不敷出 /改写转换键。插入状态时,光标处可插入输入的字符;改写状态时,用输入的字符覆盖当前字符。

 BREAK(中断键):中止程序运行。

 Pause(暂停键):暂停程序执行。

 Home键:将光标移至一行的行首或文档的开头。

 End键:将光标移至一行的行尾或文档的结尾。

 Page Up键:屏幕内容向上翻一页。

 Page Down:屏幕内容向下翻一页。

 (光标移动键):上、下、左、右移动光标位置。

 A~Z键和0~9键:用于输入字母和数字符号。

 总结:通过此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键盘及输入方法的分类。

 作业:熟练掌握键盘的功能键的使用。

;

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的原则与方法

硬件维护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任何时候都应保证电源线与信号线的连接牢固可靠;

(2)定期清洗软盘驱动器的磁头(如三个月、半年等);

(3)计算机应经常处于运动状态,避免长期闲置不用;

(4)开机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应先关主机,后关各外部设备,开机后不能立即关机,关机后也不能立即开机,中间应间隔10秒以上;

(5)软盘驱动器正在读写时,不能强行取出软盘,平时不要触摸裸露的盘面;

(6)在进行键盘操作时,击键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影响键盘的寿命;

(7)打印机的色带应及时便换,当色带颜色已很浅,特别是发现色带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以免杂质沾污打印机的针头,影响打印针动作的灵活性;

(8)经常注意清理机器内的灰尘及擦试键盘与机箱表面,计算机不用时要盖上防尘罩;

(9)在加电情况下,不要随意搬动主机与其他外部设备。

软件维护

对计算机软件的维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所有的系统软件要做备份。当遇到异常情况或某种偶然原因,可能会破坏系统软件,此时就需要重新安装软件系统,如果没有备份的系统软件,将使计算机难以恢复工作。

(2)对重要的应用程序和数据也应该做备份。

(3)经常注意清理磁盘上无用的文件,以有效地利用磁盘空间。

(4)避免进行非法的软件复制。

(5)经常检测,防止计算机传染上病毒。

(6)为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在必要时利用软件工具对系统区进行保护。

总之,计算机的使用是与维护分不开的,既要注意硬件的维护,又要注意软件的维护。

扩展资料

电脑维修思路

一, 进行维修判别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即先简单后繁杂)

二, 依据察看到的现象,要“先想后做”;(即先想后做)

三, 在大多数地电脑维修中,要“先软后硬”;(即先软后硬)

四, 在电脑维修中要分清主次,即“抓首要矛盾”。(即先主后次)

先简后繁:先想后做,先软后硬,先主后次,先外后里,先简后难,先问后查。

百度百科-电脑维护

百度百科-计算机维护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的原则与方法

 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工作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与方法,因此维护人员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全面维护时应当在秉持全面、合理维护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多样性的维护方法。计算机硬件的全面维护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文章从阐述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的原则入手,对于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1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的原则

 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的原则有很多,以下从做好日常清洁工作、秉持由易到难原则、优先进行外部维护、保持电压电流稳定等方面出发,对于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的原则进行了分析。

  1.1做好日常清洁工作

 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时首先应当做好日常清洁工作。维护人员首先应当在具体检测之前进行清洁工作。其次,根据大量的维护工作实际来看,在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如果环境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则很有可能会对于计算机硬件及相关设备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高温、污渍以及灰尘等因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与此同时,维护人员在做好日常清洁工作时应当以全面的清洁工作来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秉持由易到难原则

 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时应当秉持着由易到难的原则。维护人员首先需要做到由简单到困难,然后从一般到特殊来进行维护工作。其次,维护人员可从简单故障着手来找到故障发生的原因,然后再逐层的进行深入排查。与此同时,维护人员在秉持由易到难原则的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大概率的故障问题和普遍性或共有性的故障问题,然后再进一步的考虑小概率故障问题,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维护工作的灵活性。

  1.3优先进行外部维护

 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时需要优先进行外部维护。维护人员首先应当考虑计算机外部设备,然后再对主机外设故障进行排查。其次,在许多计算机维护的实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硬件维护过程中外设故障问题很容易忽略掉。因此这意味着维护人员在开展具体维护时应当先考虑外部设备的故障问题及其可能性,并且在外部设备检测完成以后再考虑主机中的故障问题可能性。与此同时,维护人员在优先进行外部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对于主机进行全面的检测与维护,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确保整个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1.4保持电压电流稳定

  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时应当注重保持电压电流的稳定性。维护人员首先应当认真的考虑电源与静态故障发生的概率。其次,维护人员应当对于静态故障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动态故障问题,从而能够避免触电事故和硬件设备损坏等问题的出现。

  2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的方法

 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的方法许多诸多内容的有效支持,以下从做好系统还原工作、增强主机维护力度、硬盘与光驱维护方法、显示器的日常维护、鼠标键盘维护方法等方面出发,对于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2.1做好系统还原工作

 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时首先应当做好系统还原工作。计算机维护人员首先应当加强对具体维护方法的研究。其次,计算机维护人员如果使用系统本身所带的系统,则其还原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操作程序上,因此这意味着维护人员只有熟练的掌握还原软件的使用方法,才能够做好相应的系统还原工作。与此同时,维护人员在做好系统还原工作时应当选择“安全模式”按钮进入安全模式状态,然后在进行接下来的操作,从而能够确保维护操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2增强主机维护力度

 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时应当着眼于增强主机维护力度。工作人员首先应当尽可能地避免随意的热拔插,从而能够切实的保证设备持续接触和防止静电。其次,工作人员如果不注意安全方面的事项则很容易造成主板细小设备的损坏。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增强主机维护力度的过程中应当对于板卡表面、接插件以及散热扇等部件予以及时的清洁。在擦拭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避免在主机的内部残留各种杂物,以免发生短路故障并且还需要注意不能使接线与风扇等运动部件相接处,从而能够以防接线对风扇运行造成影响并且切实的减少电磁干扰出现的概率。

  2.3硬盘与光驱维护方法

 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硬盘与光驱维护方法。众所周知硬盘与光驱的维护方法很多。维护人员在对这些方法的选择与挑选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光驱的数据信息和硬盘存储设备的实际情况,例如硬盘对计算机用户而言非常重要,由于其非常的脆弱,因此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其次,由于大量的灰尘也会对激光头的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这意味着维护人员在进行全面维护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光驱的清洁性,例如维护人员可以利用棉签蘸取少量的酒精进行擦拭,激光头一定不能沾酒精,然后通过细心的擦拭后,就能够减少灰尘对于光驱使用寿命造成的不良影响。

  2.4显示器的日常维护

 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时需要做好显示器的日常维护工作。维护人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如果显示器上的灰尘太多,则不仅会影响显示效果,而且会对使用者的视力造成损伤。因此维护人员在对显示器进行维护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防尘工作与除尘工作。其次,工作人员可以在显示器上外加一个防尘罩来进行简易的防尘工作。与此同时,维护人员在显示器的日常维护过程中需要确保除尘工作具有专业清洁工具的支持,而不能够简单的用水货酒精进行擦拭,这主要是因为水的清洁效果并不明显,而酒精则会对液晶显示器产生腐蚀伤害。因此维护人员需要以专业的设备来提升显示器维护的有效性。

  2.5鼠标键盘维护方法

 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时应当选择高效的鼠标键盘维护方法。维护人员首先需要对于键盘的弹性进行相应的测试,在这一过程中维护人员需要注意不要让异物掉到键盘缝中,并且要避免将水等液体洒到键盘之上,容易引起短路。其次,此外维护人员应当将其放在光滑的桌面上、保证其平整度和清洁性。与此同时,维护人员在进行鼠标键盘维护的过程中当出现故障问题时,可以拆开检查,通过清洗尝试解决之,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鼠标与键盘灯电脑重要配件的使用寿命。

  3结束语

 计算机硬件全面维护需要维护人员具有丰富的维护技巧,因此技术人员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全面维护时应当着眼于显示器、主机和其他配件的维护,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计算机维护工作的全面性。

;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如图2-1所示。硬件(Hardware)是指计算机的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子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而软件(Software)是指程序和数据系统,它介于用户和硬件系统之间,虽然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够感到它的存在。硬件是软件建立和依托的基础,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

图2-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内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功能部件以及接口、辅助设备等组成。

1.中央处理器(C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意为中央处理单元,又称中央处理器,由控制器(控制单元),运算器(逻辑单元)和寄存器(存储单元)三大部分组成。微型计算机通常把三者集成在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又称为微处理器。从内部结构分析,CPU又可分为整数运算单元,浮点运算单元,mmX单元,L1 Cache单元和寄存器等。运算器的功能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的功能是控制计算机各功能部件协调工作,主要是控制输入和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寄存器用于临时存储参加运算的各种数据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等。

CPU从雏形出现发展到今天,由于制造技术越来越先进,使它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主频越来越高,集成度越来越强。PentiumⅡ集成了750万个晶体管,有二级高速缓存,主频达450MHz。P4集成的晶体管数则高达2000万个,主频则达到2GHz以上。CPU是计算机的核心设备,就微机而言,CPU的性能可大致反映出用它配置的机器的性能。

2.存储器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计算机只有把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入内存中才能执行。内存一般由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三大类: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和特殊存储器。

RAM既可读、又可写,断电后存储的内容立即消失。RAM又可分为动态(DRAM)和静态(SRAM)两大类。一般的台式计算机采用DRAM作为内存储器,但它的读写速度较慢。SRAM的读写速度比DRAM快得多,但其体积大,价格也较高。

ROM只能从中读取原有数据信息,原来存储的内容是由生产厂家一次性写入的,用户不能再写入新内容,断电后存储的内容不会消失,如计算机中的BIOS。ROM可分为可编程(Programmable)ROM、可擦除可编程(Erasable Programmable)ROM、电擦除可编程(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M。如,EPROM存储的内容可以通过紫外光照射来擦除,这使它的内容可以反复更改。

Cache即高速缓存,是一种特殊内存,集成在CPU的内部或主板上,用于暂时保存CPU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由于缓存指令和数据与CPU同频工作,可减少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次数,提高CPU的运算效率。

(2)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又叫辅助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如软盘、硬盘、光盘、U盘等都属于外存。外存一般可作为输入/输出设备。

①软盘存储器(Floppy Diskette)和软盘驱动器(Floppy Diskette Driver,记为FDD)。软盘是表面涂有磁性材料可存储数据信息的软塑料圆盘片,放在一个塑料保护套中以便于保存、携带。软盘驱动器简称软驱,是用来驱动软盘转动并同时对软盘进行读写的设备,实际是输入输出设备,读写数据的速度比硬盘要慢得多。

软盘按盘片直径划分为5.25英寸和3.5英寸两种规格,目前5.25英寸盘已被淘汰。软盘的容量有3种:720MB、1.44MB和2.88MB,最常用的是容量为1.44MB的双面高密度软盘。

②硬盘存储器。硬盘(Hard Diskette,记为HD)和硬盘驱动器(Hard Diskette Driver,记为HDD),是微机的重要外部存储设备,可以存储大批量信息。它是一种密封式的装置,即将磁头、盘片和驱动部件以及读写电路制成一个密封的整体,简称硬盘。硬盘具有容量大、读写速度快、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硬盘有5.25英寸、3.5英寸和2.5英寸等几种规格。现在微机中所用的硬盘容量一般都在40G以上。目前,移动硬盘也较流行。

③光盘存储器(Compact Disk)。多媒体信息被数字化后形成了五种类型的数据: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声音(Audio)、视频(Video),保存这些数据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软盘和硬盘很难胜任。光盘不仅可以实现高密度数据存贮而且具有携带方便、存贮容量大、保存时间长、工作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如一张普通的12cm的CD-ROM光盘容量可达700MB,保存时间可长达100年,DVD光盘要比CD-ROM光盘的存储量还要大得多。因此,光盘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外部存贮设备之一。

光盘存储器的类型有CD-ROM(只读)、CD-R(可录入)、CD-RW(可擦写)、DVD-ROM(DVD只读)等。

光盘必须通过光盘驱动器来读出信息,数据的传输率是衡量光盘驱动器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目前,光盘驱动器的数据传输率已超过50倍速(倍速的基准传输率为150KB/S),数据传输率高达7500KB/S。光盘也是多媒体计算机的必备外设。

④U盘(Only Disk)。U盘是基于USB接口的新一代移动存储器,它融合了通用串行总线(USB)、快闪内存(Flash Memory)等高新技术,可存储16MB~2000MB数据信息。U盘无需驱动器,能即插即用,存储方便快捷,存储容量大,体积小,便于携带,并具有抗震性、防潮、防磁、耐高低温等特性。受到了广大计算机用户的青睐。目前不少微型机不再配置软驱,除了靠光盘、移动硬盘以及网络与外界交换数据外,使用U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外界向计算机传入信息的装置。目前计算机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和鼠标。除此之外,还有语音输入、手写输入、条形码输入、触摸屏和扫描仪、摄像头、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设备。

4.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计算机向外界传出信息的装置。目前计算机中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机等。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新的输入、输出设备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5.其他辅助设备

计算机中除了显示卡外,还有声卡、调制解调器、网卡等必要的接口设备。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负责不同数据信息形式的转换和信息流量缓冲。

二、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是支持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的各种技术资料的总称。没有软件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裸机”。软件是计算机硬件与用户之间的桥梁。软件按其功能分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辅助系统软件,主要功能是简化计算机操作,充分发挥硬件性能,支持应用软件的运行并提供服务,具备通用性,基础性等基本特征。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可以看成硬件的第一级扩充,是软件中最基础的部分,用于支持其他软件的开发和运行。操作系统由一系列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的模块组成,实现对计算机全部软、硬件资源的控制和管理,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协调、高效地工作。任何用户都是通过操作系统使用计算机的。

(2)辅助系统软件 辅助系统软件又称为工具软件。包括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调试与诊断服务程序等。

①语言处理程序。语言处理系统在层次上介于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之间,其功能是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编译(或解释)成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分为三类,由低到高分别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a.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面向机器,直接用二进制代码指令表达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用这种语言编制的程序可以被机器直接理解和执行,代码精炼、运行速度快。但指令代码难以记忆、程序不易修改,难于交流,一般编程人员很难掌握。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机器语言程序,所以任何高级语言源程序最后都必须编译成二进制代码程序才能在计算机上运行。

b.汇编语言。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是对机器语言的符号化,用英文助记符来表示机器语言中各对应的二进制操作指令,因此仍然是面向机器的。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还是不能被机器直接执行,必须经过叫做汇编程序的系统软件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再经过地址链接生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执行,这个翻译过程称为汇编。与机器语言相比,汇编语言在编写、修改、阅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但掌握起来仍比较困难。

c.高级语言。为了方便编写程序,人们就约定了一些类似人类自然语言的符号语言,称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用它编写的程序称为“高级语言源程序”。高级语言源程序不能为计算机直接理解和执行,必须翻译转换为机器能直接执行的二进制代码的程序。翻译有两种方式:一是编译,即将整段的源程序一次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然后链接运行;二是解释,它不产生完整的目标程序,而是对程序语句边翻译边执行。

常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有:

BASIC语言:易学易用,适于初学。

FORTRAN语言:是最早出现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之一,主要适用于数值计算。

PASCAL语言:是一种紧凑式的结构化语言,适于数值计算和教学使用。

COBOL语言:是一种适于开发商业应用程序的高级语言。

C语言:是一种数据类型丰富、语句精练、灵活、效率高、表达能力强、可移植性好的高级语言,适于编写系统软件。

JAVA语言:是一种跨平台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适于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②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和操纵数据库的软件。它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维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以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安全性;二是为用户服务,使用户能方便地建立、更新和使用数据库。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FoxPro、INFOXMAX、SQL.Server、SyBASE等。

③诊断程序。诊断服务程序是专门用于计算机硬件性能测试,对机器实施监控、调试,对系统故障诊断维护,以及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的一些工具软件,也称为支撑软件。常用的诊断程序有QAPLUS、WINBENCH、MSD等。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处于软件系统的最外层,直接面向用户,为用户服务的软件,是为解决各类应用问题而编写的程序。应用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特定用户程序(Specialized Program)为特定用户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设计的程序,一般规模都比较小。

(2)应用软件包(Software Package)为实现某种大型功能,面向同类应用的大量用户精心设计的结构严密的独立系统,例如:财务管理软件、统计软件、汉字处理软件等。

(3)套装软件(Group Software)这类软件的各内部程序可在运行中相互切换、共享数据,从而达到操作连贯、功能互补的作用。例如微软的Office套装办公软件,WPS套装办公软件,它们都包含了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处理)、Access(数据库)、Power Point(图形演示)、Msmail(电子邮件)。

应用软件范围广,种类多。除上述列举的以外,还有用于动画制作的Flash;用于多媒体创作的Authorware、Director和用于网页制作的FrontPage、Dreamweaver等。

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之间存在一种层次关系。所谓层次关系是指处在内层的软件要向外层软件提供服务,处在外层的软件必须在内层软件支持下才能运行。

三、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一台计算机性能的好坏主要涉及机器的体系结构、软硬件配置、指令系统等多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技术指标:

1.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是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决定运算速度的因素很多,包括CPU的主频,存储器的工作频率,总线的工作频率以及主要外部接口电路的性能等,其中最关键的是CPU的主频,简称主频。

主频是CPU内部的时钟频率,也就是CPU进行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般来说,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指令的种类很多,占用时钟周期大不相同,通过概率统计,加法指令的占用时钟周期与机器的平均指令周期很相近,因此,人们也就常把单位时间执行加法指令的条数作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单位有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MFLOPS(每秒百万条浮点指令)。

2.主存容量

主存容量是指计算机内存的容量,即内部储存器能够存储信息的字节数。基于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原理,计算机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外部数据、信息只有通过内存才能与CPU进行通信,一切需要运行的程序,只有放入内存才可以执行,一切需要处理的数据,只有放入内存才可以使用。因此,内存容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目前微机的内存容量一般在128 M~1 G之间。

3.字长

字长是计算机硬件指标的信息单位。字长一般是指在计算机内部作为一个独立数据存在的最大的二进制数位。字长取决于计算机的类型,是由计算机的硬件和功能设计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一般说来,字长越大,所能表示的二进制数位越长,可以表示的数据范围就越大,计算机的精度就越高。根据字长来定义微机,有8位机、16位机、32位机和64位机等,目前大多为32位机和64位机。

除了上述几项主要技术指标以外,如Cache存储性能,系统总线的传输速率,计算机的可靠性、可维护性,故障诊断能力,容错能力等也是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摘要

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hardware system)和软件系统(software system)两部分组成的。

硬件系统

传统电脑系统的硬体单元一般可分为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及记忆单元。

软件系统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是由各种程序和数据组成的,它们可以控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使计算机能够完成各种任务。

中央处理单元

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单元合称中央处理单元(Center Processing Unit,CPU)。

ERP系统的基本维护与操作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计算机不再只是一个办公

工具,

它已经进入普通的家庭用户,

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

促使计算机成为家庭学习,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

作为计算

机专业的学生不但应熟悉计算机系统基本部件的性能,

掌握其使用方法及常见故障的维护和

维修,

而且要有过硬的组装计算机的能力,

以及系统设置,

测试,

维护,

维修及优化的能力。

关键字:

Windows?XP

;组装;

BIOS

;注册表;

1?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

1.1?

计算机分类和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状况

1.

计算机的分类

(1)

按照性能指标及规模分类

巨型机:

高速度、大容量

大型机:

速度快、应

用于军事技术科研领域

小型机:

结构简单、

造价低、

性能价格比突出

微型机: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

(2)

按照用途分类

专用机:

针对性强、特定服务、专门

设计

通用机: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解决各类问题

(3)

按照原理分类

数字机:

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通用性强

模拟机:

用模拟量作为运算量,

速度快、精度差

混合机:

集中前两者优点、避免其缺点,处于发展阶段

按微处理

器(

CPU

)字长分类按微处理器字长来分,微型计算机一般分为

4

位、

8

位、

16

位、

32

64

位机几种。

不论何种计算机,它们都是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人们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2.

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状况

在现代计算机

中,

外围设备的价值一般已超过计算机硬件子系统的一半以上,

其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着计算机的技术面貌。外围设备技术的综合性很强,既依赖于电子学、机械学、光学、磁

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

又取决于精密机械工艺、

电气和电子加工工艺以及计量的技术和

工艺水平等。

外围设备包括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两大类。辅助存储器包括磁盘、

磁鼓、磁带、激光存储器、海量存储器和缩微存储器等;输入输出设备又分为输入、输出、

转换、

、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终端设备。在这些品种繁多的设备中,对计算机技术面貌影响

最大的是磁盘、

终端设备、

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转换设备等。

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

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不仅能进行一般信息处理,

而且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

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将能帮助人类开拓未知

的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1

CPU?

CPU

自打电脑诞生以来就一直平稳的升级、换代、

过度,

充当着计算机大脑的角色。

可是

CPU

它走到了生命的十字路口,

它站在路中央面临

3

种选择:向前、向左、向右。

向前:

CPU

从诞生开始沿着频率之路走了很久。直

到有一天,频率之路变得崎岖泥泞。

CPU

见势不妙

,

拐到了多核大街。目前他正沿着多核大

街继续前行。时下,双核

CPU

已然成为主流。平台成熟度应很高,双核

CPU

及其配套的主

板价格已经降到了普通消费者也能承受的地步。两大巨头

AMD

Intel

正在酝酿着推出更

高规格的

4

核桌面处理,预计明年就可以推出。沿着双核大街走下去,也许后年就成了

8

核,再往后

16

核、

32

核……。但是双核大街并不平坦,制造技术问题困扰着生产商。更重

要的是消费者到底需要多少核?向左:干掉内存。今年九月底在

IDF

论坛上面,英特尔已

经向大家展示了一款集成了内存的

80

核处理器:

TERAFLOP

。说明

CPU

集成内存的

TSV(Through?Silicon?Vias)

技术已经完成。

TERAFLOP

处理器每个核心都独立集成了

256MB

的内存,预计这款产品将在

2010

年上市。而

AMD

处理器中集成内存控制器的设计为处理

器与内存开始整合吹响了冲锋号,自此

CPU

有可能把内存吃掉,在电脑中更加扎实自己的

霸主地位。向右:被显卡整合。自从

AMD

ATI

A

合璧以来,

AMD

NVIDIA

的合作

依然进行,但是后者的却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于是,屡屡有

NVIDIA

的新闻传出,有

NVIDIA

要投入

Intel

的怀抱;

也有说

NVIDIA

即将一蹶不振;

同样我们可以猜想

NVIDIA

是否会将

CPU

整合到其

GPU

①中,因为

NVIDIA

有这个实力。在

CPU

GPU

结合中,有

ATI

AMD

要走的更前一步,已经放出其在

2008

年推出整合了显卡功能的处理器,这

种芯片采用

45nm

工艺制造。甚至已经有人将

CPU

GPU

的联合体命名为

IPU(Intergrated?

Processing?Unit

整合处理单元

)

前、左、右三个方向都有很大的可能,也许

CPU

阵营

会一分为三,分别朝着三个方向发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2

内存

在目前的系统主

存储器市场中

,

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

DRAM,

但切断电源后其存储信息

亦随之消失的缺点

,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和发展。为此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Inte?l

公司率先推出了快闪存

储器

(Flash?Memory)

它是一种电可擦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

采用的是非挥发性存储技术。

若不对其施加大电压进行擦除

,

可一直保持其状态

,

在不加

电状态下可安全保存数据达十年。

同时它也具有固态电子学特征

,

即没有可移动部件

,

震性能好。

Flash?RAM

的存取时间仅为

30ns,

E2PROM

快得多

,

而且具有了像

E2PROM

那样单

管结构的高密度

,

使制造成本和体

积都很小。

Flash?RAM

还兼有

ROM

RAM

两者的性能及高

密度

,

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既具

备大容量、高速度

,

又具有非易失性、可在线擦写特性的存

储器。快闪存储器多用于系统的

BIOS,

Modem

网络设备

(Hub

路由器

)

和通信业等

,

应用领域正在激增。

另外还有一

种铁电体存储器

(Ferroelectric?

RAM),

它也采用非挥发性存储技术

,

在生

产中使用了铁氧体。

它优于快闪存储器的特点是其经过多次写操作后性能不退化

,

而快闪

存储器存在退化问

题。因此铁电体随机存储器的应用前景广阔。

3

主板

首先,集成电路就是为了减

少印刷电路中信号传输所遇的电阻而产生的。

其次,

电脑必然是集成度越来越高的,

因为要

求体积小,

节能,而随着工艺的发展,集成的产品也可以满足普通应用,所以集成的优势在

于成本低,满足普遍需求。网卡声卡这些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虽然

INTEL

在未来的计

划中打算把

CPU

集成在主板上,但是那估计只能是说说而已,毕竟

DIY

市场还是很大的选

择配件的乐趣还是需要的。

应该说集约型电脑和各部件独立式应该同时存在,

现在就这样,

比如

ION

平台几乎集成了所有东西,包括

A

TOM?CPU

都是集成的,

而高端服务器的网卡必

须是独立的,

影音电脑的声卡是独立的,

DIY

兼容机的所用东西都可以用独立的,

只要有需

求,

所以不存在某个一定的趋势,

今后的主板怎么样还是只能待市场来决定。

4

显卡、

声卡、显示器等

A

N?

卡混交

传统上

A

卡与

N

卡是不能混交的

,

但在

09

,

这个

问题似乎有了转机

,

有网友对驱动进行了独特设定,成功实现了两种显卡的混交,测试结果

表明

,

混交平台在运行游戏时相对于单独显卡可以提升

25%

左右性能

,

而随后微星也推出了一

款采用硬件方案的混交主板,使用的是

LUCID

公司的

HYDRA

芯片

,

NVIDIA

对此持的

立场非常强硬

,

表示将从底层驱动进行屏蔽。

USB3.0?

USB3.0

技术将支持铜和光两种线

缆,使用光纤连接之后,速度可以达到

USB2.0?

20

倍甚至

30

倍。以

25GB

的文件传输

为例,

USB2.0

需要

13.9

分钟,而

3.0

只需

70

秒左右。同时

USB?3.0

接口有标准

A

型、标

B

型、

迷你

B

型等三种,

其中标准

A?

型完全兼容

USB?2.0?

设备,

只不过接入后速

度会降级,

标准

B

型则不向下兼容,

主要用于连接外设。

多点触控

传统触控,屏

幕只能对一个触控点做出反应。

多点触控,

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一个屏幕多

点操作,

过感应到手指滑动的快慢以及力度(力度用触摸点的多少转换来实现)

,从而操作系统应

用起来更加人性化。

多点触控的首次大规模应用是在苹果手机上,

windows?7.0?

加入了多

点触控技术后,电脑用户也可感受到这种新技术的魅力。

1 以数据为中心

美国学者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以数据为中心的原理,写出了数据集成的理论和方法专著《信息工程与总体数据规划》。“数据中心”原理指出只要企业的性质和目标不变,它的数据类就是稳定的,任何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对这些数据的存取。米歇(Mische)模型也提出信息系统集成与数据管理不可分,信息系统集成的实质就是数据集成。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工作就是数据环境的建设,特别强调以主题数据库为主体的集成化的数据环境的建设。

实施ERP项目,根据实施范围不同,需要整理各种大量的基础管理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后,ERP系统才能够将信息传播到整个企业,在企业层次去优化各种业务工作。但是,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存在,错误的数据一样可以广泛传播开来,严重的也许会导致灾难性后果。所以ERP系统只有在得到迅速准确的输入数据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为企业服务。

为此,ERP系统必须树立以数据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原始数据的采集、加工、整理过程中,在保证数据结构的稳定、原始数据的正确和数据系统安全的前提下,以数据为中心,保证基础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一致性,保证指标体系的含义的唯一确定性,保证系统主要业务流程的正确性和可变性,使ERP系统的内部机制运行更高效、更灵活。2 数据标准化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其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其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这里所说的最佳秩序,则是指通过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提高,发挥出最好的功能;最佳效益就是要发挥出标准的最佳系统效应,产生理想的效果。

ERP项目实施中,数据的制定需要标准化,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具有知识密集、资料密集、工作量大等特点的基础性系统工程,它包含编码标准化、数据标准化和维护数据标准化三方面:

2.1 编码标准化

各类主数据编码是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也是编码体系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复杂的,它是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主数据的编码大致可以划分为储位码、技术图号、分类加流水号、物料属性号、国标加规格号五类。纵观红塔集团ERP系统中物料编码,其中半成品、半成品烤片编码采用储位码;辅料编码采用分类加流水号;而五金配件编码采用物料属性号;设备编码采用国标加规格型号。

但不论主数据编码采用哪种分类,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a.采用行业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

在确保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我们应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准确但不规范的数据,只能在局部区域有效,而在整个系统中畅通无阻的只能是规范、准确且实时的数据。因此采用行业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使系统自身数据一次性与国际、国内标准接轨,在数据的采集、使用及使用数据的软件进行扩展、更新上带来很多方便。例如不再需要组织人力、物力,或借助第三方商家进行数据的转换等。

b.采用简洁高效原则。

在ERP系统中,人们通常查询信息采有不同的方式,有时通过编码,有时通过名称,有时通过别的什么方式。而数据编码并不总是有利于查询的,片面追求编码的全息化将导致巨大的工作量;编码也并不总是有利于记忆的,记忆总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通过原有系统或部门内部使用的编码转换为的新编码使人难以记忆,这些要求在ERP系统电脑化环境中是没有必要的。建议没有很好的理由不要把主数据的属性含义放到编码中,在计算机系统中如果没有产生方式的困难最好采用单一含义的编码,使编码编制简洁高效。

c.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和综合性。

主数据编码的定义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兼容性、综合性,充分考虑到未来数据的增加、变动,当然采用过多的编码位数也将导致编码的复杂化。扩展方面,如果以后部分主数据编码的使用采用条码识别,就需要考虑转换问题。目前条形码国际上公认的有UPC条形码和EAN条形码,其中数十个国家,包括我国均采用EAN条形码,EAN码是13位数字编码。建议主数据的编码多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

2.2 数据标准化

ERP系统运行需要大量的数据,整理、编码、分类和输入基础管理数据往往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量最大和最困难的部分。例如,对一个生产或流通企业来说,物料主数据、销售数据、客户数据,供应商数据等是必须的。对一个生产企业来说,还至少需要工作中心、工艺路线、物料BOM等数据。困难不光是由于工作量大,业务数据的多变性,还来自企业内部的“商业秘密”限制和掌握业务数据的员工不理解ERP系统如何管理这些数据,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数据标准化规范。

a.制定各项标准化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达到数据标准化也必须制定各种标准化规范。大到信息指标体系、开发设计和信息交换接口要标准化,小到分类编码、文档编写、字段定义及维护流程同样也要标准规范化。

b.要具有长远的规划性。

当企业决定实施ERP项目时,首先应该对企业的业务数据量进行认真的核算和估计。当数据量庞大,就需要尽早开展数据整理工作,否则将严重耽误ERP项目按期获得预期的效益。

在计划实施ERP项目的某一模块时,同时就要考虑该模块即将使用的数据,以及和其它模块数据的关联。在同一层次上进行统一,避免数据的冗余。

c.提高数据的重视性。

有人总结过去很多MRP/MRPⅡ/ERP项目实施失败的教训时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可见数据对于ERP、对于实施ERP项目的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又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于基础管理数据的整理、编码、分类和输入工作,一定要非常重视并投入充分的力量和资源才能解决。

2.3 维护数据标准化

维护数据包括数据初期整理和后续维护。

2.3.1 数据初期整理

很多企业开始上ERP项目之前,下属各部门往往因为过去的管理比较粗放而存在很多数据不统一,不规范及缺少数据的问题。其中大多数部门是从手工处理业务的工作方式的基础上转向实施 ERP 系统的,也就是缺乏计算机处理业务数据的基础数据。

借鉴玉溪红塔集团及其它企业收集ERP系统基础数据的经验,数据初期整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a.首先进行ERP原理的理解。

由于实施 ERP项目的咨询顾问公司,一般对整理数据没有过多兴趣和义务。所以整理、输入数据工作基本就是本企业内部力量所为,但ERP系统对于很多员工是陌生的,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ERP基本原理的培训,使他们理解现有工作在以后ERP系统中通过改进如何运转,建立何种规范的数据可以更快捷、更有效地运行于系统中。

b.其次进行应用软件的培训。

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基础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数据整理人员需要熟练使用计算机。而熟悉业务数据的人员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部分应用软件的培训,提高数据整理的效率。

c.数据整理要求:真实、正确、及时。

ERP系统处理的就是数据!真实的数据才能反映真实的企业经营情况,才能让高层领导进行正确地决策。“如果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将是更大的垃圾。”真实 、正确、及时的数据才是维系企业ERP系统肌体正常运行的血液。

2.3.2 数据后续维护

并不是数据初期正确进入ERP系统中就万事大吉了。实际运行中,后续数据的维护、原有数据的优化仍是数据维护人员艰巨的工作。

数据维护人员进行后续维护需做到以下几点:

a.强化ERP项目相关模块原理的培训。

要求数据维护人员吃透ERP精神,根据系统中的原理和做法,具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精、做好,将数据和业务流程紧密结合,重要的是知道数据怎么做,更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以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

b.高度重视数据的准确性,建立必要的责任制度。

不准确的数据对于无辜的计算机来说其实就是谎言,它们只能被计算机用来高速地产生错误的答案。只有保证每一次数据维护的准确,才能保证系统完整数据的准确。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在数据申请、编码、维护、应用等操作的各个环节上的准确性都要有专人负责。否则,数据的准确性没有保障。

c.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ERP系统带给一个企业的不仅是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模式的转变,而且还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各个岗位需要强调“标准、敬业、专业、团队合作、业绩成效”;每个员工必须正确树立“角色意识”,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强化业务水平,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3 数据最优化

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标准化原理称为最优化原理。由于实施ERP项目的经验不足、理解业务流程原理不够,数据结构及相关属性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常常需要依据高层领导需要,业务流程的更改进行数据的最优化处理。

根据数据组织的需要,系统中数据可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两大类。静态数据反映企业资源的基本属性,动态数据反映企业资源变化和运动过程。

所以,数据的最优化分两个方面进行:

a.静态数据优化。

静态管理对象则较多,但主要有固定资产、五金配件、原辅料、员工、档案等内容。这些管理对象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基本属性是不变的或很少变化的。这类静态管理对象在企业中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静态管理对象的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管理,对静态数据的优化就是最精简的数据维护达到最充足的数据体现。

b.动态数据优化。

动态管理对象主要有三种: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动态管理对象的管理是全流程管理。因此对动态数据的优化也包括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对于流动的管理对象做到全流程的管理,本身也体现出管理的完整性、统一性、准确性。

实施ERP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效益会不断体现,而且是无止境的。为了最大程度上达到ERP项目实施效益,作为实施的基础――数据的维护而言必须坚持“以数据为中心,实现数据标准化,完善数据最优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