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脑有哪些新功能_未来十年电脑系统的变化
1.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如何?
2.2020年最新电脑系统是什么详细说明(win102020?)
3.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特点,分类,应用及发展趋势
4.未来世界的电脑有什么变化?
5.近年来计算机硬件发展和未来趋势? 可以说的详细点吗?最好2000字以上,先谢谢了哈!
CP/M系统篇
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通过控制总线上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人们的指令……
主设计人 :Gary Kildall博士
出现年月 :1974年 >>>>> 详细信息
MS-DOS系统篇
DOS系统是1981年由微软公司为IBM个人电脑开发的,即MS-DOS。它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在1985年到1995年间DOS占据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
主设计人 :Tim Paterson
出现年月 :1981年 >>>>> 详细信息
系
统
特
点 文件管理方便
外设支持良好
小巧灵活
应用程序众多
Windows系统篇
Windows是一个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它的第一个版本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85年,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
主设计 :微软
出现年月 :1985年 >>>>> 详细信息
系
统
特
点 界面图形化
多用户、多任务
网络支持良好
出色的多媒体功能
硬件支持良好
众多的应用程序
Unix系统篇
Unix是一种分时计算机操作系统,1969在AT&TBell实验室诞生。从此以后其优越性不可阻挡的占领网络。大部分重要网络环节都是Unix构造。
主设计 :AT&TBell实验室
出现年月 :1969年 >>>>> 详细信息
系
统
特
点 网络和系统管理
高安全性
通信
可连接性
Internet
数据安全性
可管理性
系统管理器
Ignite/UX
进程资源管理器
Linux系统篇
简单的说,Linux是Unix克隆的操作系统,在源代码上兼容绝大部分Unix标准,是一个支持多用户、多进程、多线程、实时性较好的且稳定的操作系统。
主设计人 :Linus Torvalds
出现年月 :1991年 >>>>> 详细信息
系
统
特
点 完全免费
完全兼容POSIX 1.0标准
多用户、多任务
良好的界面
丰富的网络功能
可靠的安全、稳定性能
多进程、多线程、实时性较好
支持多种平台
FreeBSD系统篇
FreeBSD是由许多人参与开发和维护的一种先进的BSD UNIX操作系统。突出的特点FreeBSD提供先进的联网、负载能力,卓越的安全和兼容性。
主设计 :加州伯克利学校
出现年月 :1993年 >>>>> 详细信息
系
统
特
点 多任务功能
多用户系统
强大的网络功能
Unix兼容性强
高效的虚拟存储器管理
方便的开发功能
Mac OS系统篇
Mac OS是一套运行于苹果Macintosh系列电脑上的操作系统。Mac OS是首个在商用领域成功的图形用户界面。现行的最新的系统版本是Mac OS X 10.3.x版。
主设计人 :比尔·阿特金森、杰夫·拉斯金和安迪·赫茨菲尔德
出现年月 :1984年 >>>>> 详细信息
系
统
特
点 多平台兼容模式
为安全和服务做准备
占用更少的内存
多种开发工具
.
希望能够帮助你 ^_^ 也希望能够选为最佳答案!
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如何?
导读多核和Cell等新型处理结构的出现不仅是处理器架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对传统以来的计算模式和计算机体系架构也是一种颠覆
智能革新
2005年,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被曝光,有可能为未来十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根本性的基础,至少为处理器乃至整个计算机体系结构做出了象征性指引。我们看到,随着计算密度的提高,处理器和计算机性能的衡量标准和方式在发生变化,从应用的角度讲,讲究移动和偏向性能两者已经找到了最令人满意的结合点,并且有可能引爆手持设备的急剧膨胀。尽管现在手持设备也相对普及,但是在计算能力、可扩展性以及能耗上,完全起步到一台手持设备应该具备的作用;另一方面,讲究性能的服务器端和桌面端,开始考虑减少电力消耗赶上节约型社会的大潮流。
本来,这些都应该是此前十年要意识到并解决的问题,却恰恰被高速增长的喜悦淹没,片面追求性能和技术细节简直就带来了一场灾难。电脑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变得更为方便好用,反而由于可用的层面更广,人们依旧无所适从。现在很多人意识到,必须从硬件设计上就具备某些功能,比如自主的电脑系统管理、编译器层面的多任务分配和通过虚拟或者其他技术实现的各个用户、网络、设备的有效隔离和管理,防止病毒过快扩张从而有效降低IT的维护成本和费用。
未来十年内最会被关注的系统架构大迁移,乃是Cell引领了完全可扩展的架构模式。尽管SONY的初衷可能是生产一个能强悍的游戏机处理器,IBM和东芝却有更深远的打算,它可以从大型机、服务器一直到手机维持统一的架构,需要改变的仅仅是频率、内核数量等等相关参数,从而在开发的时候能够具备在一个机器上开发,在所有机器上运行的可能。尽管其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操作系统的不同,无法实现完全的代码共享,但实现代码的二进制共享是完全可能的。由此意味着,使用Cell的手机完全可以与相应的服务器进行直接沟通和资源共享,从而把这些小资源集合成为一个庞大的计算资源,在成就与否定自己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这个资源体系之中,每个资源节点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每个节点的运算都可能被整个资源库无穷放大,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Cell网络。
Cell本身适应这种变化,同样也是它自己创造了这种变化。因而从它开始就强调了不一样的设计风格,除了能够很好地进行多倍扩展外,处理器内部的SPU(Synergistic Processor Unit协同处理单元)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因而可以同时面对通用和专用的处理,实现处理资源的灵活重构。也就意味着,通过适当的软件控制,Cell能应付多种类型的处理任务,同时还能够精简设计的复杂程度。
但是,仅仅有这些并不足以让一台电脑更为人性化,电脑的活动需要人多量的干预,不足以抵消它在性能上的进步,“它”没有更体贴人来自电脑无法感知自己本身。下一步需要做的是,让电脑有“感觉”,这样会消耗多量的计算资源,当然也会让电脑真的能够应对一些需求的时候,变得更为简单和方便。
这里说到的“感知”乃是一些软件的算法搭配硬件,实现对基本线条及其造型的判断,从而达到更为智能的目的。比如说,目前还无法对图像进行有意义的搜索,用户无法通过一个的大概映像在浩如烟海的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而这些往往应为数量巨大没有进行标注,查找就是很麻烦的事情,现在Intel和一家公司正在研究可以进行搜索的软件,如果真的能够判断线条组合的话,将是计算机史上的一大飞跃,这就意味着,电脑真的能够学习了,在IDF Fall2005上,Intel展示了这个软件的初潜功能。
让机器具备识别线条及其组合的几何形状的能力估计将成为人工智能的分水岭,而机器获得的可学习能力将大大扩展他们的用途,一些简单的机器活动将不需要人的参与指挥,这就是图像搜索研究可能带给人们的巨大收益。
机器能自我感知还包含一台互联状态下的电脑,能够清楚互联机器的位置和具体属性。通过信号到达的时间差确定分布,如果进行严格的距离限制,对像Wi-Fi这样的无线信号的跨区域保密,就不再是一个难题,超过距离的请求不回应即可,大大减轻了人们在保密算法上的投资压力。
可以发现,技术正变得更为人性化,正朝着人们想要的方向前进,解决了上述问题,也将为电脑的未来增长提供持续的强大动力。2005年对IT而言值得纪念的事情乃是PC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徘徊停滞之后,将冲破2亿台年销量的大关,这是像Intel这种注意大量前期投资的公司为什么继续投入的根本原因。
节能是主题
节能的思考方式,将决定系统架构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处理器设计,这意味着晶体管数量消耗较小的RISC架构还将占据主流位置。现在Intel处理器的设计,借用了RISC的思想,不过为了保证与以前硬件的相互兼容,处理器变得过于复杂。
在绝对能耗和计算密度增加的时候,节能的处理器设计拥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可以提供更大计算密度,同样体积的刀片服务器中能够支持更多处理器,从而让更高性能的群集计算成为可能。现在,一些考虑甚至更为细节化,技术有可能让节约任何有用资源成为可能,Intel甚至展示了一款处理器原型,把电源调整的模块做到了处理器上,以适应高速处理器快速频率变换在电源需求特性上的不一样,同时还能够节约主板空间,把电源模块腾出来就有可能实现更大的计算密度或者更完善的散热措施。
节能也让集成化的思考进入更主流视野。这也是“后频率”时代对片面追求频率而不顾及其他的直接回应,有些部件的集成不仅有利于整个系统的性能提升,也有利于能耗的大大节省。比如像处理器内置内存控制器的做法的确非常好,但是还不够,如果能够把图形芯片和内存控制都集成在处理器内,那样才更有节能价值。这恐怕对那些唯性能论的人不是一个好消息,却绝对是未来笔记本电脑和掌上设备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对于寸土寸金的掌上电脑来说,这种集成更是求之不得。另外,对于多核处理器,需要更为细致的安排,让每个处理器拥有自己的独立访问内存的权利并且能够直接进行信息交流,同样会让处理器的等待时间缩小,从而提高处理器单位能耗的性能表现。
把能耗考虑进去并且通过单位能耗的性能增量看作新的衡量指标,有利于高效率的流水线设计。Pentium 4的超长流水线除了能够带来相应的频率提高外,还意味着处理一个任务的时候,开关的晶体管将要比流水线短的处理器更多,从而意味着更多的能量消耗。
未来以移动平台为核心的处理器系列,将使用更短的流水线,以提供更为合理的能耗。并且,当频率过高的时候,晶体管的泄漏电流将成为处理器功耗的主要来源,那就意味着,未来性能的提升将仰赖处理器的多核安排模式。
还需要注意到,软件对硬件的利用同样左右处理器或者整个电脑系统的功耗。尽管我们的假想对像是个人桌面运算系统,这种概念同样适用于服务器以至更广阔的领域。但是不通过细致的电脑管理工具和与底层相关的一些东西紧密结合起来,比如BIOS、操作系统这个层面的理解和配合,大概是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节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软件和硬件已经变得更相互依赖,尤其是需要提供一些高级特性的时候,这种相互交叉变得不可避免。另外,软件提供合理优秀的算法渐渐被人淡忘,现在开发人员更多通过硬件上的努力抵消软件编制的幼稚,同时开发人员需要代码更好的可读性,也削弱了他们进行优化的积极性。这对节能同样不利,合理、“聪明”的编译器应该是最后能有所作为的防线,但是它的意义会很有限。处理器开发商需要提供更为完善的编译器,能够更为合理地调配资源成为其中的关键。尤其是在多核处理器逐渐深入人心的时候,对任务的调配就不仅仅应该操作系统层面上的事情,需要上升到系统架构的层面,打通各种环节才有可能实现,否则任何所谓的技术图景在现实中都将是那样苍白无力。
多核处理器到来之后,还将面临一些实际问题。一些没有经过并行编程的应用是无法充分享受到多核处理器的好处的,并且,多核处理器本身有一些需要软件编写人员注意的事项,需要他们在编写软件的时候尽量避免某些可能导致拥塞的事情发生,否则,效率将成为空话。这让并行编程的难度远远高于传统的模式,何况一些软件分成几个部分变成的难度差异很大,如何解决桌面双核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也是重点之一。总不可能要求用户同时打开数个任务一块跑,那样有可能会有些效果,却不是一个用户愿意听到和看到的。那样就需要提供一个完善的编译器机制,按照合适的分配法则进行资源请求的分配,以实现硬件设备的完善利用,而不能仅仅依靠操作系统层面上的任务分配方式,那样对双核处理器系统的推广是相当不利的。
即便是针对服务器平台,这样的中间件也是很有价值的,那样可以大大减弱多处理器平台对软件特性的依赖,开发人员也不不要考虑那么详细,对结果影响不大。估计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多人思考的新空间,尤其是针对像OpenGL这种调用,整个程序封装很严密的时候,这种拆散机制将会成为灵活利用资源的超级工具被人们广泛利用。可能没有特意编制的软件效率那么高,但却符合PC用户的需求,在高端软件都平民化的时候,这尤其重要。
核心还是虚拟化
多核出现的意义还在于可以有资源用来虚拟化,可以实现更有意思的功能搭配。因此,无论是服务器还是桌面运算系统,在虚拟化这个方向还将走得更远,并且像HDTV这样的数字内容逐步
走向家庭,家用PC的角色将大大转变,除了目前所进行的一些任务外,还需要考虑到这么大容量的内容存储和检索,将成为家用PC的一个重要角色,家用PC也在向家用服务器转移。
但是在这一点上,家用PC将受到像游戏机这样平台的挑战。它们功能相对单一,操作系统和软件相对固定,虽然用户能够参与其中的概率比较小,却可以保证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平台,从而成为家庭信赖和依靠的伙伴。这种单功能的简化产品并无意味着功能的简单化,而是把一部分很需要的功能从电脑里拿出来,进行大大强化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产品。
虽然游戏机以前可能不会成为电脑的竞争对手,但是在它们进行拓展之后呈现了明显的这种与电脑试比高的形势,最重要的是它的消费更关注软件层面上的相互衔接和搭配,而不像现在PC抑或是一些中低端的服务器,软件和硬件的搭配不是那么紧密,它们其中的缝隙就有可能成为游戏机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家庭服务器到来的时候,相互直接竞争的关系居然日益明显,像索尼和微软都宣称他们的游戏机不仅仅是游戏机,而是拥有更为广泛而且深刻的含义。
多核和虚拟化也正是应对家庭中家用PC的边缘化成为服务器这一趋势而做。以显示这种视频输出为中心和以家用服务器(姑且称之)为交换中心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家用服务器将关联所有能够联系的数字设备从而成为数字家庭的HUB,存储重要的数字内容,而它的具体性能和运算将通过HDTV以及手持设备进行展现。上升到这个层面,虚拟化不仅将成为管理电脑的强大工具,还将成为关联各种设备很重要的手段。
另外,针对家用服务器所处的地位和它的服务内容,存储和网络连接将是家庭服务器很重要的考核量。为了充分利用处理器资源,将它们进行虚拟划分以及I/O层面的虚拟化,都将像目前的服务器领域那样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正是这种角色转变,才让虚拟化更加可以深入人心地被充分利用和管理,或许,当虚拟化成为常量的时候,家用PC不向家用服务器转移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否则,驱动家用PC增长的后驱力将会非常弱。
对系统架构而言,需要考虑更多的系统吞吐量,处理器将变得更具备吞吐能力的HUB,而不能仰赖北桥芯片,那样效率低而且也不利于成本和能耗的降低。处理器内部集成内存和I/O控制器乃是时代的必须,绝对不是技术恩怨所能把握和左右的。
处理器向更大容量的2级缓存也是必须。当作为家庭服务器之后,数据的转移交换和解码编码将成为桌面运算平台的主要工作,尤其是这些工作需要同时进行的时候,2级缓存的优势将会体现出来。那些需要大量运算资源的编码、解码工作将会因为大量的2级缓存变得相对更容易。
一方面,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2级缓存自然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新的设计和任务需求需要这大量的缓存,缓存的大小还将继续成为处理器性能的分水岭。
多核架构之乱
现在的多核处理器设计呈现数种倾向。以AMD和IBM的HyperTransport派,可以实现分离缓存的高速共享和数据交换,处理器之间的通信也有直接的通道进行,因此可以通过分离的缓存实现很高的性能。同时因为各个处理器核心具有自己的访问内存机制,不相互干扰,在一些缓存相关性特别严重的应用中,它这种架构是很有优势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这种架构具有明显的取向,HyperTransport作为它们传输干道,是分利于小数据块的连续传输,而对大数据块的传输表现一般。对于未来应用,均衡性不是很好,但可以肯定的是,商用性能断然奇佳。
Intel目前的Pentium D核心处理器太像一个模仿出来的产品,由于Pentium 4本身不具备处理器相互通信的机制并且处理器访问内存受到很多限制,这让它的双核处理器并不太成功。尤其是一些考虑数据相关性的应用,两个Cache之间的数据通信都将给总线带来无上压力,从而大大降低了因为多核带来的计算能力提高的好处。尤其是两个核进行通信的时候,双方都无法访问内存,设若某个软件的某个片断有大量的需要进行修改的数据,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随着移动平台技术迁移到桌面平台,在功耗和性能上达到新的高度之后,新系列的多核处理器还是很值得关注,但是如果Intel不继续改善处理器系统的I/O性能,所能够得到的好处还将因为I/O等待而散失殆尽。尤其是未来10年内,数字内容的爆炸式增长将对处理器的I/O提出严峻挑战,尤其是多核的系统更应该在这方面多花功夫才是正道。
Cell很独特,有一个主控处理器进行资源分配和负载平衡。其他8个协同处理单元具有很大自主性,因而可以很容易分配到各个运算流水线中去,构成相对独立而又相关联的结构。虽然每个协同运算单元具备独立的内存资源,但是高速的互联总线让它们可以充分利用整个系统的缓存资源,并且协同处理器单元之间也拥有完善而且快速的联系通道,成为Cell处理器能够自由组合成为面向多种应用类型的关键。
根据各种应用的不同,Cell就能够相应组合,成为高于通用处理器,在各种应用场合中能够向专用架构发起挑战的处理器。因此,在一些负载很大的场合,从服务器到游戏机,都将是它信马由缰的大好场所,怪不得,东芝还把Cell当作HDTV的处理芯片使用。只要提供良好的编译器环境,它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进行优化搭配,的确是Cell精当的地方。
Cell的其他好处来自软件的编译,完全的模块化思想,有利于运算资源的良好搭配,尤其面对协同处理单元这些资源,不在软件商进行优化搭配,将很大程度上损害Cell的声誉,尽管我们现在无法定论它就能够主宰未来的系统架构,但就目前来看,至少它代表一种趋势毫无疑问,统一的架构对任何人都很必要。
要完成向多核的转变,还需要很多路要走,尤其像功耗这样的问题不可忽略,有可能成为左右多核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Intel以Pentium 4核心的多核计划必然不可能走得更远,它的移动平台更适合多核;AMD的多核系统也将会功耗过高,发展受到制约;Cell却走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很具有现实意义,可以综合能耗、性能以及针对不同的特定任务,实现架构的自由组合变换,乃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如果说谁会主宰未来的处理器市场,Cell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选手。
技术应该是生活化的技术,生活也将成为技术化的生活,任何纯粹的以追求技术而技术的做法都将很难得到认同和发展。很可喜的是,最近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考虑到了一些生活细节,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请不要认为我们对技术要求过于苛刻。
2020年最新电脑系统是什么详细说明(win102020?)
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很好。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IT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家有目共睹的IT发展及其迅猛,每年的IT人才缺口人数都高达百万以上。
在我们的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无不存在和使用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事实说明,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IT技术服务市场需求空缺会越来越大。精通一门编程语言,掌握一种IT技术将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据国内权威数据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万—2000万人。
其中“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电脑美术”等人才的缺口最为突出。以软件开发为例,我国软件人才需求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需求近百万。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IT业以其超强的发展势头,成为目前最具前景的高薪行业之一,诸如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影视动画设计师等IT人才必将成为职场紧缺人才,发展前景好,薪资水平也水涨船高。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IT行业是目前平均收入最高的行业,其从业人员平均年薪已逾十万元,有经验的IT工程师平均年薪一般在12万元以上。
扩展资料:
例如:卫星轨道的计算、大型水坝的计算、2 4小时天气预报的计算等,过去人工计算需要几年、几十年,如今用计算机只需几天甚至几分钟就可完成。
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计算机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事先设计好运行步骤与程序,计算机十分严格地按程序规定的步骤操作,整个过程不需人工干预。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特点,分类,应用及发展趋势
2020年最新的电脑系统,当属windows10系统了,自发布以来深受广大用户的支持,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款最新的系统吧。
一、性能方面
虽然很少被人提及,但无论Windows8还是Windows10在性能方面均做出了大量改进。最明显的就是开机启动时间,Windows10明显较以前的版本花费的时间更少,配合硬件方面的加速,让诸如导航之类的操作变得更加流畅。电源管理功能也得到了提升,因此,移动设备的续航时间得以延长。
游戏性能方面不存在太明显的区别,但Windows10将是目前唯一支持DirectX12的操作系统,后者将会释放现有硬件的更多潜能。性能是升级中最值得考虑的事情,也为用户的升级决策奠定了参考基础。
二、设计
Windows8完全抛弃了Windows7的设计风格,平面的视窗以及大胆的颜色方案取代了3D效果的图标以及圆角和透明的视窗设计。Windows10延续了这一变化,平面以及大胆的风格进一步延伸到了图标以及其他核心系统功能上。当然,也仍有一些地方保留了传统界面设计风格,例如控制面板以及计算机管理界面就沿用了以往的图标样式。
总的来说,就全新的界面设计风格是否较以往更好这一问题,人们疑虑尚存,但无疑现在的风格更加的“现代。时下,诸多网站以及苹果都选择了平面的设计风格,但其是否在美学上更胜一筹就见仁见智了。同时,这也凸显了微软更加倾听用户心声的态度。早期的Windows10技术预览版仍然大量采用大胆及反差强烈的配色方案,而目前的版本已经改善了许多。现在,开始菜单的颜色呈半透明灰白状态,而非刺眼的亮紫色。
全新的设计同样具备实用方面的意义,例如,取消了3D边框后,视窗显得更加小巧。同时,得益于半透明背景的取消,视窗现在提供了更多的定制化选项,其上的元素也更为清晰。人们虽然尚未彻底被全新设计风格所吸引,但较Windows8的改进与变化还是有目共睹,而且也较Windows7的设计更加充满现代感。
三、搜索与开始菜单
打开Windows7的开始菜单,用户可以很容易的使用强大的搜索功能,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快速返回匹配的程序以及文档,同时还提供对核心功能以及用户所选程序的快速访问,在简单的同时还兼具效率!
然而,Windows10打算更进一步。
搜索框现在分开提供,其包含了对Windows应用商店以及网络的搜索,搜索结果也被组织得更有条理。同时,只是点击搜索框,其就会显示各种预览信息,例如最新头条、来自用户偏爱的体育队伍的最新信息以及天气情况。
此外,个人数字助手小娜的加入也值得一提,由此还引入了两项关键功能。首先,其能够对用户的电子邮件、日程安排以及搜索进行监测,以便提供有用的信息,例如提醒用户何时需要动身前往赴约。小娜还可以帮助用户加入新的日程安排或者书写便条。如果用户的机器上安装了麦克风,则可以通过语音命令直接与小娜交互,后者能够理解大多数通俗易懂的自然语言,同时做出合理的反馈。
该界面无法直接将答案反馈到当前的搜索框中,而是需要打开一个全新的浏览器窗口。尽管如此,无需输入的交互体验还是相当酷。开始菜单包含了来自Windows8开始屏幕中的动态磁贴,诸如Windows资源管理器以及设置在内的关键功能变得更加清晰明,而类似“缺省程序这类容易引起混淆的按钮也被移除。
唯一的问题在于,指向控制面板的快速链接也被移除,微软现在希望用户直接使用PC设置界面。
上述就是关于2020电脑最新系统win10的介绍了,大家如果想安装win10系统的话直接本站搜索就能找到安装方法。
未来世界的电脑有什么变化?
四个发展阶段接特点:
1、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3、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1964-1965)(1965-1970)
4、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分类:
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元器件来划分的。分别为:
1、第一代:电子管。
2、第二代:晶本管。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智能计算机(未来)。
三、电子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巨型化、微型网、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扩展资料:
巨型化是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军事和科研教育方面对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运行速度等要求会越来越高。此外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多媒体化:传统的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主要是字符和数字。事实上,人们更习惯的是、文字、声音、像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为一体,使信息处理的对象和内容更加接近真实世界。
网络化: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从此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化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OICQ、微博等),教育资源共享(文献查阅、远程教育等)、信息查阅共享(百度、谷歌)等。
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们使用网络的便捷性,未来计算机将会进一步向网络化方面发展。
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行速度,但与人脑相比,其智能化和逻辑能力仍有待提高。
人类不断在探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更好的反应人类思维,使计算机能够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可以通过思考与人类沟通交流,抛弃以往的依靠通过编码程序来运行计算机的方法,直接对计算机发出指令。
随着微型处理器(CPU)的出现,计算机中开始使用微型处理器,使计算机体积缩小了,成本降低了。另一方面,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计算机内部操作系统的便捷度,计算机外部设备也趋于完善。
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促使微型计算机很快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中,并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必须品。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的缩小,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体积逐步微型化,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因此,未来计算机仍会不断趋于微型化,体积将越来越小。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发展中的产物,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比如用户键入一条简单的命令就能自动完成复杂的功能,这就是操作系统帮助的结果。
二是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发挥计算机的效率。操作系统通常应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块:
(1)处理器管理: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解决处理器(CPU)时间的分配问题。
(2)作业管理:完成某个独立任务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数据组成一个作业。作业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计算机的界面使其方便地运行自己的作业,并对所有进入系统的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尽可能高效地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
(3)存储器管理:为各个程序及其使用的数据分配存储空间,并保证它们互不干扰。
(4)设备管理:根据用户提出使用设备的请求进行设备分配,同时还能随时接收设备的请求(称为中断),如要求输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负责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为用户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统的种类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为分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依同时管理用户数的多少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适合管理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网络操作系统。
参考资料:
近年来计算机硬件发展和未来趋势? 可以说的详细点吗?最好2000字以上,先谢谢了哈!
第五代个人电脑
这是一种新型的个人计算机。你端坐在家中或办公室里,按动键盘,它便以悦耳的声音告诉你:“电台正在广播一篇文章,也许你会感兴趣。”说话间,激光打印机已经无声无息地把那篇文章打印出来。这种新的个人电脑,称为第五代个人电脑。
它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产物,是一种能够识别声音、图像,具有学习和推理功能的计算机。
第五代个人电脑配有一种像人那样能听会说的电脑附件,与电脑一起使用,能听懂两万个单词。因此,这种电脑能将人们口述的信件打印出来;能将人们嘱咐它的事记录下来,办好以后又能向你通报。当电脑掌握了辨认声音的本领时,就有可能通过电话远距离地控制电器。例如,你外出旅行时,遇到刮风下雨,可打电话关照电脑发出控制命令,把门窗关好;让电饭煲将饭烧好,好让你们到家就能吃饭。
这种电脑还具有容量惊人的微型存贮器及大量软件,使电脑能一“心”多用。它能边做复杂的计算或其他工作,边通过程序指导操作者。比如,教育软件能让电脑指导你做作业;外语教学软件则能教学生正确地发音;爱好艺术的人还能通过电脑剪接录像带,自制电视节目等。
第五代个人电脑具有过人的记忆功能。大到百科全书、《辞海》,小到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亲友的生日等都能存储在电脑里,需要时,按下揿键,电脑便能显示出来,它能自动拨通电话,还能及时提醒你过生日。
这种电脑还可代你写文章和起草文件。你只要通过键盘将自己的构思输入电脑,显示在荧光屏上,经过文字处理机处理,就可整理成精采的文章。待你审查满意后,可以由配套的激光印刷机印制成文件或书刊。
增强智慧的智能机
现有的计算机虽然一直被人们称为“电脑”,但它只能代替大脑的一部分功能,与人脑差距甚远。人的思维过程,包括对信息的摄取、组合、传递和输出,都是在神经网络中进行的。当一组外界信息输入人脑后,几乎所有的神经元都会同时参与处理,充分体现了人脑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然而现在的计算只能在上一步运算输出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运算。因此,科学家正在创造各种各样的智能机,例如,能自己读懂大学课程的学习机,会联想的计算机,以及具有广博知识的专家计算机等。
美国耶鲁大学的专家们曾制造一部智能机,它可以阅读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报纸,并且能作出简明的文章摘要。1978年,报纸上刊登了人类学家玛格雷特逝世的消息,这架智能机阅后作了这样的摘要:“人类学家玛格雷特米德因患癌症去世,这年76岁。”
有了这种智能机,还要给大脑与计算机建立起一座桥梁,使它们的信息能互相交流。也就是说,让计算机及时了解大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主动地提供各种资料,帮助大脑记忆、推理、计算,使大脑的潜在智力得到开发。
科学家正在研究脑电图抬取器和脑磁图拾取器,计算机通过脑电波的波型变化和相应的磁场变化,可以掌握大脑活动的脑信息。美国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脑磁测量仪,并得到人脑活动的磁图。根据大脑各部分的磁信号,编制成特定的程序,传输给计算机,让计算机懂得这些信号。另一位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极细微的“神经电话”,通过微电极、计算机的信号就能直接传给大脑,解决大脑所需的技术性问题,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创造性思维,解决最有价值的问题。
也许将来有一天,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只要戴上脑磁图拾取器,接通“神经电话”,大脑中就会涌现种种发明创造的画稿,智能机会替大脑记忆、思考、运算、回忆、比较和选择,使人类的创造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比电脑更“聪明”的光脑
光脑是由光导纤维与各种光学元件制成的计算机。它不像普通电脑靠电子在线路中的流动来处理信息,而是靠一小束低功率激光进入由反射镜和透镜组成的光回路来进行“思维”的,但同样具有存储、运算和控制等功能。
计算机的“本领”大小,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计算机部件的运行速度;二是它们的排列紧密程度。从这两方面看,光比电优越得多。光子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东西,每秒达30万公里,并且光束可以相互穿越而不产生影响。电子就不行,它在半导体内的运动速度约每秒60—500公里,最高也达不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另外,超大型集成电路中,一些片状器件的线脚已达300多只,排列密度受到限制,而光束的这种互不干扰特性,使得科学家能够在极小的空间内开辟很多的信息通道。例如,贝尔实验室的光学转换器就可做得那么小,以致在不到2毫米直径的器件中,可装入2000多个通道。
从理论上讲,光脑的运算速度可提高到1万亿次,比现代的电脑还要快上千倍;其次,光学器件还有信息量大的优点,一束光可以同时传送数以千计的通道的信息。然而,光脑的制造在理论上和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作为第一步,科学家利用光计算机驱动能量小的特点,把电子转换器同光结合起来,制造一种光与电“杂交”的计算机,然后再改变光脑的“配角”作用,使它成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主力军。
我在看待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时,通常是把它分为三维考虑。一维是是向"高"的方向。性能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的主频越来越高。像前几年我们使用的都是286、386、主频只有几十兆。90年代初,集成电路集成度已达到100万门以上,从VLSI开始进入ULSI,即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而且由于RISC技术的成熟与普及,CPU性能年增长率由80年代的35%发展到90年代的60%。到后来出现奔腾系列,到现在已出现了奔腾4微处理器,主频达到2GHz以上。而且计算机向高的方面发展不仅是芯片频率的提高,而且是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提高。一个计算机中可能不只用一个处理器,而是用几百个几千个处理器,这就是所谓并行处理。也就是说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器件速度,二是并行处理。与前所述,器件速度通过发明新器件(如量子器件等),采用纳米工艺、片上系统等技术还可以提高几个数量级。以大规模并行为标志的体系结构的创新与进步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另一重要途径。目前世界上性能最高的通用计算机已采用上万台计算机并行,美国的ASCI计划已经完成每秒12。3万亿次并行机。目前正在研制30万亿次和100万亿次并行计算机。美国另一项计划的目标是2010年左右推出每秒一千万亿次并行计算机(Petaflops计算机),其处理机将采用超导量子器件,每个处理机每秒100亿次,共用10万个处理机并行。专用计算机的并行程度比通用机更高。IBM公司正在研制一台用于计算蛋白质折叠结构的专用计算机,称做兰色基因(Blue Gene)计算机,一块芯片中就包括32个处理机,峰值速度达每秒一千万亿次,计划2004年实现。将几千几万台计算机连结起来构成一台并行机,就如同组织成千上万工人生产一个产品一样,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行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是如何高效率地把大量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即各处理机之间的高速通信,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使之协调工作,这就是并行计算机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功能。如何处理高性能与通用性以及应用软件可移植性的矛盾也是研制并行计算机必须面对的技术选择,也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另一个方向就是向“广”度方向发展,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就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像“没有计算机一样”。近年来更明显的趋势是网络化与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即在广度上的发展开拓。国外称这种趋势为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或叫无处不在的计算。举个例子,问你家里有多少马达,谁也说不清。洗衣机里有,电冰箱里有,录音机里也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谁也不会去统计它。未来,计算机也会像现在的马达一样,存在于家中的各种电器中。那时问你家里有多少计算机,你也数不清。你的笔记本,书籍都已电子化。包括未来的中小学教材,再过十几、二十几年,可能学生们上课用的不再是教科书,而只是一个笔记本大小的计算机,所有的中小学的课程教材,辅导书,练习题都在里面。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地从中查到想要的资料。而且这些计算机与现在的手机合为一体,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相互交流信息。所以有人预言未来计算机可能像纸张一样便宜,可以一次性使用,计算机将成为不被人注意的最常用的日用品。 第三个方向是向"深"度方向发展,即向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网上有大量的信息,怎样把这些浩如烟海的东西变成你想要的知识,这是计算科学的重要课题,同时人机界面更加友好。未来你可以用你的自然语言与计算机打交道,也可以用手写的文字打交道,甚至可以用你的表情、手势来与计算机沟通,使人机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电子计算机从诞生起就致力于模拟人类思维,希望计算机越来越聪明,不仅能做一些复杂的事情,而且能做一些需“智慧”才能做的事,比如推理、学习、联想等。自从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以来,计算机在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步伐不尽人意。科学家多次关于人工智能的预期目标都没有实现,这说明探索人类智能的本质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计算机"思维"的方式与人类思维方式有很大区别,人机之间的间隔还不小。人类还很难以自然的方式,如语言、手势、表情与计算机打交道,计算机难用已成为阻碍计算机进一步普及的巨大障碍。随着nternet的普及,普通老百姓使用计算机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强烈需求将大大促进计算机智能化方向的研究。近几年来计算机识别文字(包括印刷体、手写体)和口语的技术已有较大提高,已初步达到商品化水平,估计5-10年内手写和口语输入将逐步成为主流的输入方式。手势(特别是哑语手势)和脸部表情识别也已取得较大进展。使人沉浸在计算机世界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21世纪将更加迅速的发展。 说到计算机科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我认为有几个学科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关系很密切。从技术的角度说,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通信技术中的很多设备就是一台专用的计算机。另外是各种工业制造中也离不开计算机。例如,将来的汽车、飞机中的大量部件都是计算机构成的。未来一部汽车主要的成本可能不是车身、轮子、发动机,而是其中的微处理器芯片和软件。从科学的角度说,我认为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科学的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每隔四五十年就会有新的技术出现,来拉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最近二三十年是以是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浪潮。这一段时期预计到2020年基本结束。下一次科技浪潮将是以生物技术为标志的科学的飞跃。而与以生物信息学为代表的生物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正在蓬勃地兴起。例如用信息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科学,未来可能会有很多学计算机的人去从事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这是未来研究的一大热点。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其他学科反过来也会促进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目前计算机用的几乎都是半导体集成电路,但现在人们也在努力研究基于其他材料的计算机,如超导计算机,光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比如我们常听到的生物芯片技术。但目前的生物芯片还只是作测试用,还不能够用来计算。虽然这些技术现在还都不成熟,与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差距,但可以预计这些技术的发展必将使计算机科学的前景更加美好。 记者: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使得计算机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它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但是我们知道,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您认为当前计算机科学发展遇到的主要困难什么? 李国杰院士:当前计算机科学的主要问题有三方面。首先是复杂性的问题。计算机科学的实质是动态的复杂性问题。一个芯片的晶体管有上亿甚至几十亿个,这个数目已和大脑里的神经元的数目一样多,如何保证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而不出现错误,这已不止是一般的测量能够解决的问题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功耗。当前功耗似乎不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不是重要问题,但再过十几年它就会变得十分重要。根据摩尔定律,大约每隔一年半,芯片的性能翻一翻,但是性能翻一翻可能会造成功耗也翻一翻。功耗越大,放热越多。现在一个芯片可能放热一两百瓦,还可以用风扇来散热,但再翻一翻几百瓦,相当于一个电炉了。这时的散热就十分困难了。所以,如何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不增大功耗甚至减小功耗是当前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功耗问题极为复杂,由于集成电路的微型化,将来的工艺达到0.1微米以下,每一层芯片只有几个原子,这时的单位面积上的热量已经极高了。所以在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早期就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计算机科学是制冷的科学。最后一个问题是智能化的问题。现在网上有很多信息,如何让计算机把这些信息变成你所需要的知识。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不是说简单的我点一个网站,里面能搜索到与我输入的字符匹配的内容,而是说计算机要将收集到的知识系统化。比如,你想找一个人,你问计算机:"拉登是什么人?" 未来的计算机有这个能力,它能在千千万万的网页中找到与拉登是什么人相关的内容,组织一篇文章来告诉你答案。再如,你想知道什么是纳米技术,你就可以问计算机什么是纳米技术,计算机就会为你搜索网页,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